欢迎来到选调生基层党建专题调研报告精选三篇 - 调研报告 - 范文123~

选调生基层党建专题调研报告精选三篇

时间:2023-01-31 调研报告 点击: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选调生基层党建专题调研报告精选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 选调生基层党建专题调研报告

摘要:选调生制度是从高等学校挑选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党政基层进行培养锻炼的一项人事制度。湖北省钟祥市选调生中存在的多种心理困惑与矛盾,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活力不足的乡镇干部机制,乡镇政府实力薄弱,官场潜规则体制等因素不利于选调生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选调生的定位,加强组织部门的领导,强化选调生使用、升迁等方面的可操作性刚性措施,选调生也应加强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关键词:选调生;矛盾现状;择业心态;体制弊端;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77(2007)03―0326―05

选调生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国家、省级组织人事部门从高等学校挑选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党政基层工作,在实践中接受培养,历经磨练,积累经验,逐步造就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的重大举措。许多选调生下基层后产生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行选调生制度的一些弊端。为了寻求合适的解决这一现状的途径,笔者对钟祥市选调生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状况做了一个系统的调查。

一、选调生的基本情况

(一)选调生制度的由来

选调生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5年6月14日,中共中央转发了高教部党委《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根据刘少奇关于分配一批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指示,1965年、1966年两年共安排了一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工作。至此,第一批选调生由城市(高校)走出,充实到了基层干部队伍中。文革期间这一政策被中断,到20世纪80年代,选调生制度重新恢复,选调生下基层进行锻炼,成为我国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钟祥市选调生的现状

从1997年开始,湖北省钟祥市开始接收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1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1998年和2002年钟祥市没有接收选调生,此后,1999年至2001年和2003年每年均接收1名选调生,其中有2名(2001年和2003年招进的选调生)已调往省人大。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到2004年,选调生进基层工作的数量增长仍然缓慢,只有2人加入选调生的行列。直到2005年,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下,钟祥市的选调生才大幅增长,共有17人参与选调,是1997年~2004间选调生总人数的2.4倍。这种现象说明了大学生毕业后,进基层工作已逐渐成为一种就业趋势。据不完全统计,钟祥市目前共有选调生有18名,再加上2006年新进的18名选调生(这18名选调生已到组织部报到,将分赴不同的乡镇),共有36名。其中男性22人,占选调生总人数的61%,女性14人,占选调生总人数的39%。从钟祥市选调生的学历来看,名校毕业的高学历的选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也有参与选调的,如2005年武汉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就参与了选调。时隔仅仅1年,2005年的选调生已有4人离开,其中有2人是学法律专业的,分别被沙洋检察院和法院借调,有1人已离开现有岗位,还有1人考上研究生。从钟祥市招收的选调生整体来看,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生等名校毕业的选调生有10名。选调生到基层后大部分被分配到党政办公室从事文职类的工作。

二、选调生在基层面临的矛盾现状

面对基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选调生的心理是错综复杂的。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而庆幸,另一方面又对基层政治环境的现状而感到不满;一方面为能尽快实现自己的抱负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在基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忧虑。在他们雄心勃勃、跃跃欲试的同时,又常常表现出种种困惑而呈现一种矛盾心态。这种矛盾心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担心下去容易上来难,前途空间有限

有一位选调生这样说:“我并不在乎基层的条件艰苦,只是担心将来很难有大的前途,下去容易上来难。如果有一点儿机会留在大城市,我是不会选择基层的。”还有一位在党政办公室工作的选调生对前途感到忧虑,说:“现在社会上流传乡镇机构改革,一方面乡镇机构要裁人,另一方面,选调生又不断地进入基层,在这场博弈中,我们的前途在何处呢?选调生的起点低,基本上都得从科员干起。在基层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基本上是没有多大前途的。”近10年中,选调生在基层升职的不到1/10(只有1人晋升为正科级干部),有2人在乡镇干了快10年了,现在仍然是乡镇副职。发展空间有限,是他们对前途最为担心的问题。

(二)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形成的失落感

首先是对下基层目的和作用的失落。有3位选调生告诉笔者:“才开始的时候刚好碰上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一去基层就被分配在了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工作,这一工作结束了,我们又被分配到了党政办公室,职务是组织员,主要是负责组织上的一些日常事务。”因此,在新鲜感过后随之而来的感觉是日常工作的琐碎、单调和乏味,而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少有派上用场的机会,不受重视,难以施展抱负,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因而对在基层工作日渐感到迷茫。

其次就是对付出与回报不相称的失落。选调生来到基层后,工资水平远低于城市,一个月1000元左右,有的选调生(1999年、2000年)初进基层时工资仅有330元,用这种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已属不易,报答父母实在无从谈起。而且一些乡镇工资没有保障,不能按时发放。回报与长期奋斗预期之间的不对称,导致其重大的失落。在被调查的选调生中,他们的工资水平大都在1000元左右,他们认为这一待遇就目前来说还过得去,但就长远来看,是低工资。大部分选调生说:“212作快一年了,手中还是无积蓄,在乡镇工作无福利分房,无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只有医疗保险,对未来很是担心啊,买房子、结婚生子都是难题啊!”

(三)进城与扎根的矛盾

选调生从一开始就把基层当作终生工作的地方是很少的,不管是选调生本人还是其家庭,把下基层当作一个锻炼阶段是十分普遍的情况。在采访中的8名选调生中,有1名选调生说他的父母是极力反对他进基层工作的,认为读完大学至少应找份像样的工作,跳出农门才是明智之举。有3名选调生的父母认为到基层镀金,增长一些见识,回城才是最终的目的。一位女选调生说:“在基层苦一点我并不害怕,担心的是怕自己一辈子呆在乡镇,既能进城又能提升是我的首选,进县乡领导班子锻炼也可以,如果在乡镇呆了两年了,既不能进城又不能提升,那就只有另谋出路了,把考研、考博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现在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机遇这东西很难说啊,对我来说,公务员工作是比较稳定,但也不能一辈子在乡镇呆 下去吧,以后成家立业了,子女上学可是个大难题啊。只要有一点的机会,我都会尽力争取走的。”他们的这些期望,应该说合乎情理,但实际能够供给他们的机会却是非常有限的。根据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在这近10年的时间内,选调生能够调回市党政机关工作的不到1/10。从1997年到2005年共招收的24名选调生中,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调离钟祥市的有4名,考上研究生的1名,离职另谋职业的1人。刚进基层的选调生们关注着前任选调生的前途,因为他们实在担心自己的命运。有一位学环境工程的选调生这样说道:“他说以前3年一次换届,机会还多点,如今5年一次换届,人生能有几个五年?刚进基层时,个个风华正茂,等到提拔时,可能都老大不小了,人生也就短短数十载,还要考虑结婚生子的问题,这一切都是困难啊!进城是比较理想的。”看来,大部分选调生是不愿意扎根在农村的。

(四)提拔难与升迁期望的矛盾

一名选调生说:“选调生提拔的机会要少得多,再加上一些领导对选调生关注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很难提拔,只有那些有钱有关系者优先。可以这样说,从政是与家庭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有关的。家庭条件好的有背景的选调生,会被安排得很好,要么在机关,要么做领导,会发展得很好,反正不会差。”有些选调生认为:“自己在基层虽有年龄优势,但如果等到对基层工作非常熟悉了,年龄优势也没有了。指望乡镇里自主推荐选调生进班子的可能性实在很小,乡镇职能在逐步弱化。现今机构改革年年在喊,这对于原本就不乐观的用人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有知识、有理想的选调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对社会复杂现象和工作环境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难免会有不适应的现象发生。一位女选调生说:“和预期的不太一样,我是来到了钟祥市南部的一个小乡镇,被分在了党政办公室,有时候总觉得这里对我来说太沉闷,我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一切,只能试着让自己习惯、适应。有时候,对自己的这种选择很是失望,有时候又很为自己骄傲”。也有一些选调生才下基层时,以为在乡镇锻炼2年~3年就可以了,哪知一呆就是近10年,和自己当初的想法大不一样。有位选调生感慨地说道:“公务员不可不做,不可常做,但可以再做。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这样的制度。在乡镇,作为一个选调生,不能呆太久了。2年就够了,3年还可以忍受,搞搞调研,了解农村的情况。如果要长久呆下去,必须要为选调生营造一个做事的环境。”

三、产生矛盾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构表明,选调生的心理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之中。这种矛盾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来自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来自选调生的择业心态。

(一)选调生进入基层工作的动因

在当今利益多元化、思想意识多维度的社会,每个人的心理是不同的,他们怀揣着各种不同目的进入基层。选调生进基层工作的动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鸵鸟避世”的就业心理。随着高校扩招,大量的学生涌入城市人才市场,造成相对饱和的状态。先就业后择业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流就业观,选调生选择进基层是为了躲避现实的就业压力。在采访中,40%的选调生认为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只有选择进基层,至少这还算是一条不错的就业之路。

2.捞取政治资本的投机心理,即权力动机的心理。一种强烈的权力动机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自我看法,而且还会影响他的信念、思维方式和感情定向。多数选调生就是冲着诱人的预期价值而投身“选调”,把基层工作当作政治前途的跳板,是去“镀金”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锻炼。有些选调生说:“当时听同学说公务员待遇好,有前途,再加上政策的宣传,放弃了已找好的工作,选择到基层工作。”

3.“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心理。由于公务员属于“官”的行列,博取一份公务员的工作一般也会使大学生有种优越感和自豪感。女性选调生持这种观点的占多数。一位女选调生这样评价当公务员的好处:“因为公务员工作稳定,工作环境也较好,压力也不是很大,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其他津贴待遇也还算优厚,所以我当时就选择了考公务员,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又几次提高公务员的薪金,进而又提高了公务员的职业声望,致使许多毕业生都产生了想加入公务员行列这种盲目从众的就业心态。”

4.挑战自我,寻找人生价值的切入点。“基层大有可为”,“猛将必拔于卒武,贤相必起于郡县”。在采访中,一位学行政管理的选调生认为:“到基层工作可以锻炼自己,觉得自己应该学有所用,到基层发展比到其他地方容易受到重用,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也有一位选调生说:“我来自农村,比较关注三农发展,想更多地了解一下国家政策法规在农村的落实情况,再加上当时考研失败,更坚定了我下基层的决心。”

(二)基层政治生态环境的欠佳。体制的不合理因素也是造成选调生困惑与痛苦的主要原因

1.活力不足的乡镇干部机制束缚选调生个人发展。目前政府上级对下级的控制还是传统的压力型体制。作为一级基层组织,乡镇政府却没有独立的人事权。从选调生在基层工作近10年来看,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流动性不大,一般在基层工作后就很难有机会调动,有的选调生在同一工作岗位上任职时间过长,这样不利于选调生的成长,不能全面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基层单位的领导对选调生的认识也有误区。有些领导认为选调生素质高,知识丰富,一开始就对其委以重任,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的单位领导觉得,选调生还是学生,不堪重用,让其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令部分选调生丧失信心。因此,基层政府对选调生的“高估”与“低估”,都不利于他们成长,也与培养选调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2.乡镇政府实力不厚,落实选调生政策的力量薄弱,使选调生失去信心。基层政府限于财力、物力等一些因素(有些是历史遗留的,有些是人为的)的制约,执行选调生的有关政策显得力不从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对待选调生的有关政策,使选调生的各种文件规定常常不能落实。比如,符合自己专长的工作并不能获得,所承诺的升迁目标和其他利益奖励也未能如期而至。虽然有着中央与省委的红头文件,但是在基层的具体操作上则受制于当地的政治生态和经济条件,往往使得一些承诺最终落空。

3.官场潜规则对选调生的影响。作为最低一级政府,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约,但一些机关干部在具体操作中却执行不力,难免为选调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沓,效率低下,浮夸之风盛行,形式主义泛滥的旧政治生态环境不适合选调生成长与发展。还有,机关的公文多,会议多,形式主义多。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人会显得很烦躁,觉得是在浪费青春和生命。 四、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选调生进基层锻炼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针对选调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应该切实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

(一)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选调生的定位

选调生主管部门在有关培养目标中,应该明确选调生下基层的发展是多方向的,一部分经过培养锻炼进城,一部分就是培养和造就乡镇基层所需要的领导人才,因此,选调生选择参与选调,应有多种价值预估和心理准备。主管部门要引导选调生摒弃“镀金”思想,使他们明白,到基层锻炼不是走过场,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进基层后,提拔进城的只能是其中一部分,要有扎根基层的决心与勇气,立足于乡镇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同时,对选调生的任用相关制度应进一步具体化,操作应进一步科学化:一是要设计合理、科学的考评形式和内容,尽可能地杜绝关系网的影响;二是必须在拟提升的职务中明确选调生的提升指标和指标单列。

(二)加强组织部门的领导,强化有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和刚性化程度

为了使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真正经受培养锻炼,应该切实加强对选调生的管理。

1.科学培养,动态管理。选调生走出校门后直接分配到乡镇、街道和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任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让他们熟悉多方面工作,对选调生一般都适时进行交流轮岗。任职也不是“金饭碗”,党委组织部门对选调生进行年度考察,每年进行一次调整,对不适合继续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培养的选调生,及时调整到更有利于他们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不惟台阶,适时任用。如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两到三年后,可以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大胆提拔使用选调生,并鼓励和支持选调生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使他们在平等竞争中脱颖而出。

2.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对多数乡镇来说,由于用人机制的不畅,以及在人才的使用、选拔、培养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常常会出现“人才难求更难留”的局面。乡镇政府要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政府应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畅通渠道,使人才合理流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气;应进一步完善对选调生的保护机制、提升机制,减少选调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基层健康成长,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3.改善基层工作环境。主要改善物质待遇和办公条件等硬环境。特别是在待遇方面,由于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压力大,选调生的待遇普遍偏低,但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一是可以借鉴教师工资由县市级集中统一发放的模式,使公务员的工资按时到位,不再有拖欠工资的现象发生。再是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乡镇适当的财力补助,政府还可以从养老、医疗、工伤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给予选调生一定的福利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

(三)选调生应加强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选调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要转变就业观念。高校毕业生不仅要能承受“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更要能忍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痛苦。选调生选择在基层工作,对自身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调整择业时过高的期望值。择业角色必须依靠不断调整期望值来规范。一般来说,每位选调生在选调时都希望能找到一份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工作,然而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如果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走进选调的误区。正如文中提到的选调生在基层的各种不同的矛盾心理。因此,选调生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客观需要,学会在竞争中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学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远大理想的实现落实到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之中,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轻松自如的心态,达到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的有机结合。

2.提高对基层锻炼的认识。江泽民同志说过:“年轻干部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党风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工作的锻炼。”选调生在基层干什么?就是要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一是要摆正位子讲奉献。选调生到基层后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事,要明白是在事业的发展中成就个人,而不是在个人发展中成就事业。二是面对困难不畏难。选调生到基层工作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生活环境差、精神孤独苦闷、沟通不畅等等。在艰苦的环境下如何去适应,是选调生必须要掌握的第一生存本领,也是第一工作本领。选调生正是要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三是认清现实靠自己。随着选调生力度的加大,在基层的选调生越来越多,问题不断出现,组织部门关注选调生的范围也是有限的,“等靠”思想是要不得的。要多从大局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改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

第二篇: 选调生基层党建专题调研报告

xx,男,现年xx岁,x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年xx月大学毕业参加选调生考试,选调到xx镇工作,至今已在xx镇工作5年,担任过镇组织员、党政办主任、纪委副书记。现将五年来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我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把科学的理论作为加强修养、坚定信念、指导工作的有力武器,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能力。坚持把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作为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注重向实践学习与向书本学习相结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20次以上,认真学习《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内容和实质,激发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奋进。在学习的同时,我还认真向单位领导和老同志虚心请教,学到了很多乡镇基层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决策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科学性。

选调路上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乡镇娱乐活动贫乏,同龄朋友很少,每当夜幕降临,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房里,孤寂之感就会袭上心头。克服孤独和寂寞的方法之一就是学习。工作之余,我阅读了大量书籍,比如《秘书工作》、《中国监察》等杂志,《科学发展观简明读本》《公务员法》等理论书籍,还有党刊、党报和上级文件等。通过阅读进一步扩大了知识面和视野,进一步提高了理论素养,使自己的知识更新,并没有随着学业的终结而终结,视野没有因为环境的局限而狭窄。XX年我更是遇到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7月份在市委组织的年轻后备干部培训班上学习了一周。学习期间,我认真聆听老师的授课,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使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领导决策能力得到一次较大的提高,通过实地参观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对全市的经济发展脉络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二、坚定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我始终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重大问题面前,是非明确,立场坚定,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信念是干部精神上的钙,干部精神上缺钙骨头就硬不起来,只有坚定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同时要敢于担当,尽心尽力工作,遇到消极或者不公平评价,不申辩、不解释,从容接受,保持一颗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心态。自身做错的事情,不一味找客观原因辩解,多从自身寻找原因,敢于接受群众意见和批评,并不断努力改正缺点,从而使自己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升。

 三、踏实认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xx镇工作五年期间,我先后在镇党政办、组织办、纪委工作。我一直铭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古训,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工作方面和每一位同事相辅相济,工作以外与大家坦诚相处。注重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注重业务知识的钻研和积累。在党政办工作期间,我负责起草全镇每年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党委政府工作报告、领导调研及汇报材料等较大型材料;勇挑重担,主动放弃国庆休假,牵头做好xx镇志、年鉴、档案等工作量较大的工作,并赢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加强机关管理和服务,建立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机关管理制度30余个;加强信息报送,按时超额完成了每年市委政府给我镇下达的信息任务,信息工作名列前茅;另外还认真做好后勤服务和接待等组织协调工作,保证全镇各项工作运转有序。在组织办工作期间,组织开展了全镇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建设活动,配合上级部门开展了挂包联帮活动,发展党员72名,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3个,党建工作连续2年获全市三等奖,个人也被市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在纪委工作期间,认真开展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活动,创建勤廉双优基层党组织12个,廉政文化示范村2个,示范机关1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件,查办案件5件。除了镇党政办、组织办、纪委工作外,我还认真做好政协、统战以及驻村工作等。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做什么工作,我都不畏困难,全力做好。对领导交办的事情,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坚决按时按质完成。记得今年我所驻村—xx村在征收新农小保险费的时候,由于新农小政策刚开始实行不久,村民对新农小认识不够,很多人都不愿意参加新农小,我和村上的干部挨家挨户宣传新农小的好处,并运用新农小最新的典型理赔案例进行宣传,消除了老百姓心中的疑虑,所驻村的新农小工作超额完成了镇上下达的工作任务。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我也积极参与,记得有一次晚上十点多的时候,熟睡中的我被手机铃声惊醒,是镇长打来的,因为镇上有几个深夜喝酒闹事的,需要马上协助派出所把喝酒闹事人员押送至市公安局,我顾不得自身安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派出所民警把闹事人员扭送到市公安局,防止了事态扩大化。市公安局做完笔录已经是早上六点了,想到当天还有很多事要做,我没有休息片刻便赶回办公室投入当天的紧张工作。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磨炼了我的性格,使我不断熟悉和适应自己的工作,顺利走上工作轨道。

四、谦虚谨慎,保持良好工作作风。

我坚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俭朴,品行端正,为人谦虚和善,在工作中,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较好的处理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够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立,主动抵制来自各方面的不正之风,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本色

总之,经过这五年的艰辛和努力,我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在xx镇工作期间,绩效考核曾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XX年9月还被xx市委表彰为三等功。

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比如自身性格较为内向、急躁、考虑事情不周全等,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并逐渐改掉缺点,注重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断在工作中学习、进取、完善自己,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XX年10月24日

第三篇: 选调生基层党建专题调研报告

(一)强化教育引导,当好惠农政策“宣传员”。围绕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针对基层群众文化水平低、了解政策渠道窄的现状,我结合自身理论知识多渠道进行了解学习,不断强化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认识,并在支部主题党日、贫困户“知情会”和党员群众代表会议上进行讲解宣传,采取集中宣讲、发放资料、制作展板、解答疑惑等方式,宣传异地搬迁、一有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回应村民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创新工作思路,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

一是帮助农户学习新型农业技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产业发展书籍等方式,积极帮助筛选总结龙虾养殖、多肉种植等实用技术,并组织相关农户观看,帮助他们掌握更好的种养殖技术,拓宽致富渠道。

二是帮助村发展集体经济产业。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契机,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统计、总结调研,弄清了X村产业发展现状,帮助选择规划了黄牛养殖等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项目,并帮助开展了产业选址、方案制定、现场设计、采购谈判等工作,为村里发展主导产业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强化了力量。

(三)勇于担当作为,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

一是主动参与矛盾调解。作为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处理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无疑是最大的短板弱项,但又是行政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能力,为此我积极参与“逢四说事”“访议解”等活动,努力补齐自己的短板弱项,一年来共参与化解矛盾纠纷X起,为村里实现“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的目标奉献了一份力量。

二是预防发生矛盾纠纷。监督提醒村干部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三重一大”等制度,督促村“两委”议事决策合规合法、公平公正,并及时帮助村进行村务、财务公开,做到村务公开透明、财务清晰明了,避免村民猜疑误解,切实提高了群众对村“两委”的满意度,降低了群众与村干部的矛盾发生率。

热门标签: 选调生基层工作调研报告
《选调生基层党建专题调研报告精选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选调生基层党建专题调研报告精选三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