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合集4篇) - 调研报告 - 范文123~

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合集4篇)

时间:2023-04-12 调研报告 点击:

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是根据对某一事件、某一情况或某一问题,调查研究结果写出来的反映客观事物情况的书面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合集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计划的要求,我局领导班子结合实际和今年重点工作任务针对制约双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监测体系和气象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工作。

  一、调研情况

  1、调研部署和时间安排。首先202-年9月20日召开班子会议研究确定调研课题,部署工作任务,对有关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工。二是利用秋季区域站巡检的时间,202-年9月26-10月10日由局长带队,带领单位维护人员对所有乡镇区域站进行巡查,统计各雨量站汛期运行情况、检查现场雨量站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途径。

  2、我区区域站建设现状:我区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始建于2002年,十几年的时间,共经过了四次较大的升级改造,达到现在的建设规模。目前辖区内共建设6个骨干站,分布在联兴、新兴、青岭、兰陵、杏山、万隆,为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六要素自动站,其他17个站为四要素自动站,实现了区域自动站乡镇全覆盖。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规模进一步加大。区域自动气象站具有分布面积广、获取气象资料准确度高、时空分辨率强、传输及时等特点,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气象服务工作得到了广泛应用。

  3、气象区域站在气象服务的作用。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使我区地面观测网对天气系统特别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系统监測能力大大加强;

  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形成,实现了气象多要素连续动态实时监测,显著提高了气象监测时空精确度,大大增强了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使天气预报更加精细化决策服务更加科学化,同时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

  区域自动站具有分布面积广、获取气象资料准确度高、时空分辨率强、传输及时等特点,这就为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了抵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我区地处平原,十年久春旱,春季透雨、夏季洪涝、秋季初霜等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举这样一个例子,2006年秋季预报初霜冻偏早,气象局及时制预作发布了秋季初霜、霜冻等防御措施等服务材料,当日我局组织业务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读取各乡镇气温值,特别是对地势低洼乡镇,当监测到温度降低可能出现霜冻时,及时为防早霜现场提供服务,保证了全区防早霜工作取得胜利,收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从而增强了广大农户抵御灾害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区域站运行、维护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了解,区域站自升级改造以来,至今已经运行了5年多的时间,设备的运行保障基本是春季设备春检、夏季巡查和秋季设备秋检。维护维修有一个专人,基本上接到上级通知或单位值班发现故障及时去现场处理。特别是在汛期无论节假日还是周末休息只要出现故障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维修维护。

  2、质量问题。区域站探测数据质量控制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部门面临的问题,如何保障好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数据的质量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影响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为设备不统一、自身故障、网络传输软件不統一、通信线路、維护不当、现场观测环境等方面。

  一是由于无线传输(gprs)信号不稳定造成数据缺失。通讯基站信号强度不够。

  二是区城站的建设要服从当地政府的规划,并根据规划情况进行迁移,因此无法保证站址的长久性,也就无法保证探测资料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是因全区23个区域自动站,维护工作全部由气象局负责,无法做到及时清理自动气象站异物,造成降水数据异常。

  四是由于区域站乡镇,离气象局比较远,设备出现故障后,反复维护的经费较高,而且,毎年还要交gprs的通信费。

  五是设备安全得不到保障,个别乡镇站点没有安全措施,出现过围栏损坏、电池丢失的现象。

  三、问题研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202-年10月14日召开座谈会,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在一起讨论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就目前的预报服务方面如何提高预报准确率,大家积极献言献策,找出目前困难和难点,研讨提出新的建议和意见。总结出提高气象服务效能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对区域站目前存在问题及发挥保障作用的调研,我们认为,若想要解决区域站问题,需从科研、技术、人オ、政策、安全保障等几个方面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区域站正常运转,保证业务效益的发挥。

  通过研讨我们认为如何实现气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1、着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气象灾害防御形势严峻,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要切实履行基本职责,不断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和效益。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努力做到重大气象灾害与衍生次生灾害预报准确,预警及时,信息传播快速,确保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不出现失误。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强化与各级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深化防灾减灾资源整合与协调配合。切实发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效用。

  加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着力推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融入式发展。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逐步纳入地方基层组织体系和公共财政预算,纳入地方政府“三定”方案和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发布手段融入地方社会治理体系和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融入各部门减灾示范社区、智慧社区创建,融入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发布手段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和安全运维。

  依法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强化依法履职意识和责任,扎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依法规范政府、部门、社会和公民在防灾减灾中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建立政府主导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单位极端天气公共安全的依法监督职责。引导和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

  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设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灾害信息实时、快捷、综合采集。

  2、全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是立业之本。要始终把做好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努力提升气象服务“三农”的水平。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力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发展更加适应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公众气象服务。继续加强气象服务品牌建设,强化按需服务、移动式交互、智能定位信息发布,推进新媒体技术在公众气象服务业务中的应用。继续推进气象服务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工地,进一步扩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

  加强各项专业气象服务。完成全国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深入推进交通气象沿线精细化预报和高影响天气短临预报试点。继续推进与住建部城市内涝防治合作。发挥服务防汛抗旱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等职责。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示范区建设。

  3、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支撑工作

  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攸关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大事。要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科技支撑作用,有力保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气候变化适应工作。继续开展气候变化对特色产业和行业的影响评估。

  更加重视气候安全工作。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确定中长期气候安全目标,减轻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水资源、生态、能源、城镇化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全面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

  气象现代化是兴业之路。要大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并将气象业务现代化作为核心重点任务来推动,落实目标任务和主体责任,全面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积极发展现代气象服务业务。

  深入推进现代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着力提升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推进数值预报发展与应用,实现grapes全球模式业务运行,区域数值预报重点做好资料同化和产品应用工作。着力提高灾害性天气、局地性天气的分析能力和预报技术。

  大力推进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强化综合观测业务的自动化、集约化、标准化,着力提高观测质量和效益。

  5、着力深化气象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凝聚共识,密切跟踪国家改革进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倒逼,以气象服务体制改革为重点、以防雷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气象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认真落实气象服务体制改革部署。推进中央和地方政府气象防灾减灾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健全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制度。以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及大城市社区气象防灾减灾为试点,培育基层气象服务多元化提供主体。

  稳步推进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按照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改革气象业务体制,优化气象业务布局、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提升气象业务的效率和水平。

  密切跟踪落实国家各项改革。及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体制、人事制度、财税制度及其他改革政策。配合中编办制定地方气象管理权力清单指导意见。继续推进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完善双重计划体制和相应财务渠道,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解决气象部门职工的地方性津补贴。

  6、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始终是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有力保障和支撑气象现代化。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围绕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组建核心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完善人才和团队的评价激励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双百计划”、强基工程和青年英才培养计划。

  7、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

  气象工作法治化是新时期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依法发展、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全面提高气象工作法治化水平。

  推进气象立法和标准化管理。提升依法履行气象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梳理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制定气象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及时制止和查处违反气象法律法规的行为。继续开展防雷综合治理督导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提高依法管理气象事务水平。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增强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完善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积极推进市、县级气象部门法律顾问制度。

  8、全面加强部门党建和文化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要强化责任,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和制度建设,营造奋发有为团结和谐氛围。

  把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各项工作始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党的各项纪律。自觉把维护党中央权威、遵守党的政治规矩落实到全部工作中去。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政治责任、直接责任。

第2篇: 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同志们:

  今天我以《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为题,给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加强党内监督的有关问题。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内涵十分丰富。下面,我主要从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党内监督的内容和特点、充分把握党内监督、如何落实党内监督等四个方面,和大家谈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

  党内监督,就是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依据党章和其他重要的党内法规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活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是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法规。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要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监督,始终保持赤诚初心和旺盛斗志。关于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这里就不再多讲,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使同志们有个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党内监督。

  (一)国外党内监督的发展变化

  党内监督的思想,早在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被提出来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盟的利益必须对被暂令离盟者,被开除盟籍者和可疑者加以监视,使他们不能为害。”其中“监视”一词,就是监督的意思。1864年,马克思在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撰写的章程和条例中,强调了总委员会具有一个基本功能,即“加以干预时能一致行动”的党内监督功能。国际工人协会关于“加以干预”的党内监督思想和功能,与共产主义者同盟所作的“加以监视”规定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列宁时期,党内监督成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并得到广泛、有效贯彻执行。苏共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建立党的各种机关并领导它们的活动”。1917年7月,苏共建立了中央检查委员会。中央检查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之下,监督党的中央机关是否迅速和正确地处理事务,中央书记处是否正常地进行工作等。由于中央检查委员会还只是隶属于中央委员会的一个内设机关,不可能有效地对整个党中央特别是对党的高层领导实行检查监督。因此,列宁在1920年9月苏共九大上决定,“成立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并提出“由党内最有修养、最有经验、最大公无私并能够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的同志组成”。1921年3月,苏共十大专门作出《关于监察委员会的决定》。监察委员会分中央、区域和省三级,分别与本级党的委员会平行行使职权,并向本级党的代表大会负责。1922年3月,苏共十一大又进一步制定了《监察委员会条例》,强化了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至高无上的监察职能。

  除了党的监督机关外,在苏联国家机构中也设有政府的监督机关。1917年11月,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设立的3个人民委员部中就有国家监察部。1920年2月,国家监察部改组为工农检查院,并在1923年4月召开的苏共十二大上成立了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合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工农检查院两家合署办公,开创了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可以同时加强对党政工作及其党政干部的监督。在列宁执政期间,得益于强有力的权力监督,尽管政治险象环生,苏联“经历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灾难、贫困、牺牲”,但苏共党内民主生机勃勃、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有力有效,并取得了夺取政权、保住政权、巩固政权的一系列胜利。

  斯大林成为领导人后,苏共党的监督委员会的职能逐渐缩小,独立性也逐渐丧失。苏共十七大把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归属中央委员会领导,这在领导体制上局限了对党的执行机关本身及其领导人实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为了集权的需要,斯大林对列宁创设的监督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变,逐步建立、发展起一整套权力高度集中的党内监督运作机制,党内监督机制中的“集中”功能被极端强化,而监督本义上的“民主”功能则被极端弱化,由此给苏共乃至其他国家工人阶级执政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共领导人深刻感受到苏共政治运行中的严重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并未把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积极有效地向前推进,导致在苏共党内和苏联社会上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成了普遍现象。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虽然从形式上恢复了列宁时期的监督体制,但此时苏共的威信严重下降,已无法对国家实施有效的领导,监督体制也已无法发挥任何作用。1991年戈尔巴乔夫建议苏共自行解散,这一建议被苏共中央书记处接受,苏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苏联共产党1898年3月成立,1917年11月开始执政,最多时拥有2000万名党员,但却于1991年12月丧失政权,同时苏联解体。这与苏联共产党由早期注重加强党内监督,到后来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弱化乃至于形同虚设的嬗变,造成干部任用失去监察、领袖专断司空见惯、个人崇拜蔚然成风、官僚特权阶层逐步形成不无关系。惨痛教训令人警醒。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发展历史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党内监督是我党一贯高度重视的政治任务,并与党的建设一直相伴相随。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共15条,其中关于党内监督的规定就有2条:“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的地方组织中的党员人数多时,可以派他们到其他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最严格的监督”,“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1927年,党的五大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第一个党内监督专门机构。1945年,党的七大党章专列“党的监督机关”一章,明确党员的监督权利,并具体规定了各级监察委员会产生的办法、任务和职权。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创立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和“团结—批评—团结”公式,已成为党内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等党内监督思想和制度,为党执政后开展党内监督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党夺取政权在全国执政后,更加重视党内监督作用的发挥。1949年11月,建国后的第一个月,党中央就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和制度。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将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政策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高级干部的监督工作。1956年9月,党的八大确定了监察委员会“双重领导体制”。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同年,邓小平同志作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的重要论断,并在1980年更加深刻地提出,“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这“两个最重要”的论断,使全党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始探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为党内监督工作奠定了重要组织基础。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重新恢复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规定,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产生办法、设置、职权、任务等都作出了新的规定。2003年?12月,党中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成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xxxxx系列重要讲话明确了党内监督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制度措施,为新时期的党内监督指明了方向。党中央注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央政治局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内部监督。同时,不断创新党内监督制度和方式,加强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特别是党委监督和纪委监督,推进巡视全覆盖和派驻全覆盖,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试点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不断增强党内监督实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顶层设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法规,将党内监督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因为一贯重视党内监督,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对此,大家一定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行动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党内监督内容和特点

  党内监督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把握党内监督,首先要把握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条例》共8章、47条、6600余字,内容分为三大板块:第一章是总则构成第一板块,主要明确了立规目的和依据,阐述党内监督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方式以及强化自我监督、构建党内监督体系等重要问题。第二章至第五章构成第二板块,是《条例》的主体部分,分别对党的中央组织、党委(党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等四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以及相应监督制度作了规定。第六章至第八章构成第三板块,强调各级党委要支持和保证其他监督主体依法依规开展监督,对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调衔接作出程序性规定,并就分类处置、整改落实、责任追究、监督者和监督对象的权利保障等作出规定,对党组织开展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条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需要我们重点理解和把握。

  一是突出尊崇党章,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也是开展党内监督的根本依据。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18处提到“监督”,对坚持民主集中制、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等提出原则要求。《条例》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将相关要求细化具体化,突出强调党内监督的政治性,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章党规党纪、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情况强化监督,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问题。

  二是突出“两个围绕”,强化担当精神。“两个围绕”,即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目前,党内监督存在的各种问题同监督责任没有落实有很大关系。《条例》坚持权责对等,以监督责任为主轴,依据党章对党的工作主体的划分,明确了党的中央组织、党委(党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等监督主体的监督责任。尤其是专章规定“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充分体现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突出强调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明确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等等。同时,还规定了党的工作部门监督职责。《条例》对监督发现问题和线索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对纠错、整改不力的严肃追责,着力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机制。这些规定构成了党内监督的严密体系,既有实体内容,又有监督保障,有利于促进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扛起主体责任,瞪大眼睛、伸长耳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党内监督落到实处。

第3篇: 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提高人才应对政策,促进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我局组织人员于5月上旬先后深入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走马乡卫生院等六个单位,就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把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12月底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4所(个),其中:公立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乡镇卫生院、分院16所、村卫生室548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1个,民营医院1所、个体医疗诊所(社会办医)41所;共开设床位731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1.7张;现有卫生人员15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2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6人,初级职称456人,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77人。另有乡村医生367人。调研单位情况详见各单位报告。

  二、近年在人才培养上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走人才兴昭、强昭之路,是发展壮大昭平卫生事业的必然之路。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大投入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硬件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如何提高卫生队伍专业素质,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要求,我们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增加卫生人才数量和提高卫生人才素质。

  一是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了重要的措施。采取“引智、引人、引技、引项”的办法和选优、选专、选高、选特的措施重点培养,重视对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的培养,提高了卫生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形成了学历、专业、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人才梯队。

  二是采取了县、乡镇内调济、人才流动中心招聘、外出进修、岗位自学、上级对口支援免费技术培训和在职培训、传、帮、带等形式为乡镇级卫生院、分院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近3年,送出区内外培训人员30余人次,在职培训254余人次。

  三是有计划地组织了25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疑难病例会诊、巡回医疗、健康教育和“三下乡”活动。

  四是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技术骨干”和“中医农村适宜技术”培训项目。逐步使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0%。

  五是利用卫生厅科技培训项目,对各乡镇的每个村一名乡村医生进行了急诊急救技术、农村合理用药知识和有机磷农药中毒防治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医疗保健技术和服务水平。

  六是各卫生单位每年有计划的选派无学历或低学历医务人员脱产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提高人员专业知识层次。梧州市人民医院响应万名医师下基层服务的号召,派出各科医疗骨干对昭平县人民医院对口服务,支持山区医疗卫生工作。

  七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县中医院建立中医药特色专科,培养专科专病服务人才,促进了人才成长。拓宽了服务范围。

  八是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力度,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乡镇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经过不懈努力,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才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措施不断强化。有效的支撑了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服务保障。

  三、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管理者对医疗卫生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对人才工作缺乏规划,缺乏主动性,在人才的教育、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人才工作相对落后滞后;

  二是人才严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是人才政策和人才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进出的体制性障碍还未从根本上打破,人才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聚集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还不强;

  四是人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同时存在;

  五是人才队伍学历普遍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高,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继无人。

  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谈谈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1、引进人才困难,主要是没有吸引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主要是工资待遇,人员编制无法解决,医疗条件差,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2、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我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所处地域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子女教育等生活不理想,此外受体制的影响,人员编制身份不能确定,造成部分人才外流。

  3、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高、中级人才短缺,大本以上学历

  人员较少,研究生以上人员没有,接受普招毕业的医学类大中专生比例不高,相当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属成人、自考等毕业生,大部分属工人身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尤为突出。

  4、各单位的编制配备不规范,编制数严重不足,造成所调研五个的单位普遍存在借调其他单位技术人员工作的普遍现象。借调人员由于编制及待遇多年无法妥善解决,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均受到直接的影响。

  5、调研的几个单位的人才培养、引进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制定。目前对人才只重使用,不重培养。从20xx年至今,部分机构的中层干部除增加了几个工作人员外,几乎没有大的变动,没有进行任何转岗、换岗,也没有对外进行流动交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导致思想的固化、惰性的滋生,也十分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意见和建议

  1、创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增强地方吸引力。要借鉴先进地区的人才引进经验,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尽可能地制定优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

  2、优化软硬环境,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一要放手让高层次人才干事业。将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岗位上,在科研经费、设施等条件方面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对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人才要予以提拔重用,给他们压担子,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的创业积极性;

  三要落实好福利待遇。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回报他们的突出贡献;

  四是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对选中的高层次人才,工作上要关心、支持他们,让他们放心大胆地施展才华;

  五是建议县人民政府对高层次人才推行优惠政策,不受编制限制享受现正式职工同等身份待遇;

  六是加大感情投入,以情动人,使他们愿意来,留得住。

  3、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作为人才兴县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要编制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加大培养力度,鼓励本地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签订协议回来效力等形式,培养“永久牌”高层次人才。通过以上方式,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建立起一支能够支持本地经济卫生事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4、积极发挥县医学会的作用,通过县医学会组织全县卫生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进技术,开阔视野,共同切磋技艺,相互合作,共谋发展。

  (二)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存在问题

  1、引进人才不易。

  一是目前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高期望值,不愿到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卫生院工作。

  二是当前乡镇卫生院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没有资金用在引进人才上,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乡镇卫生院对院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更不用说已事业有成的在岗优秀卫生技术人员。

  三是有的高一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愿意到基层卫生院服务,但乡镇卫生院没有解决各种福利待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四是乡镇卫生院的编制出现严重不足。

  2、培养人才困难。

  一是人员紧张。一人多职,派出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往往会打乱卫生院的全盘工作;若派出学习人员过多,碰到突击性任务,就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人员紧张,往往使卫生院管理者放弃或压缩进修人数。

  二是经费紧张。外出进修、学习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目前基层卫生院亏损现象异常普遍,财务状况十分严峻。在职工工资都无法完全落实的前提下,也就不可能拿出经费来保证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

  三是定位困难。基层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常抱着这样的想法:“外出进修不学疑难病诊疗方法,就学常用诊疗方法,倒不如不去进修。再说,高新技术在乡镇没条件开展,一般技术也就这些。”因此,进修定位非常困难,定得过于普遍,职工兴趣不大,缺乏积极性,且进修时工资奖金比在单位正常上班少,职工都不愿去;定得过高,则学不致用。

  四是内部传授困难。目前活跃在基层卫生院医疗一线的业务骨干,年龄普遍偏大。他们中有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专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有的是子承父业,擅长于治疗某一方面的疾病或拥有家传的秘方、验方,在当地百姓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传授医术方面还远远不够。乡镇卫生院的医师梯队建设严重脱节,中青年业务骨干极其缺乏。

  3、留住人才更难。

  一是技术留不住人。卫生院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医疗水平普遍较低,有技术有水平的专业人才要想在卫生院有所作为非常困难。因此,一旦有大医院召唤,很少有人能抵得诱惑。

  二是待遇留不住人。一直以来,卫生院生存艰难,财力有限,入不敷出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过分提高医疗技术骨干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是不可能的。虽然在实行绩效工资后,医疗技术骨干的工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卫生院退休人员工资、防保经费、发展经费都得自行筹措,卫生院要想留住优秀人才,经费无疑成了最大障碍。

  三是感情留不住人。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队、绝佳的氛围,但卫生院显然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既缺少医院文化建设,也缺少团队协作氛围。目前基层卫生院职工的劳动强度和数量参差不齐,但工资资金的差距十分有限。长此以往,难免影响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建议

  1、建立有吸引力的人才机制。要用战略的眼光来构建人才的引、培、留机制,加快人才的梯队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心甘情愿到基层来创业、来发展。同时要大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引进的人才有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虽然目前财务有限,但如果再不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下工夫、投经费,基层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制定培训计划,形成层级培训,每年乡镇卫生院都要负责对所管村医进行培养,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派优秀青年医务人员到市、县级医疗机构培训。进修期间派出单位要保证参培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2、规范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目前一些基层卫生院还存在大量的作为职工子弟顶替进入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基本上既没专业学历,也无技术职称。上述人员的存在,一方面占用了卫生院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临床一线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卫生院的发展。因此,尽快地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着力营造“能者进、能者上、劣者下、劣者出”的用人氛围,进一步精简人员,提高在编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人才有序竞争机制的建立,是卫生院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3、积极争取农村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农村培养适宜性人才,使适宜技术在基层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简、便、捷、廉”的医疗服务。

  4、制定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待遇无疑在人才的挽留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能者多得、惰者少得,拉大两者之间的差距,充分调动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打造卫生院内部文化特色,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使人才愿意留下来。

第4篇: 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的,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提出,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近年来,虽然××县推进高质量发展有了新成效,但“经济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的主要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如何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的--精神,找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有效破解“经济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一调研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入思考。

  一、客观对比,充分认清×ד经济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解决×ד经济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主要矛盾,既要看清现象,也要看清本质,既要纵向看,也要横向比,这样,推进高质量发展才会有方向、有抓手。

  首先,从我县与周边××市(县级市)、××县对比看:202-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亿元、××亿元;××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分别相差××亿元、××亿元。回想5年前,我县经济实力与××市相差无几。与××县相比,其地区生产总值为××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亿元,相差分别为××亿元、××亿元,虽然差距不大,但5年前,我们与××县也处在同一水平。与全市实力最强的××县相比,其地区生产总值为××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亿元,不在一个档次,差距更大。从主要指标全市排位看,202-、202-、202-三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分别为××位、××位和××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分别为××位、××位和××位,两项主要指标均在全市下游水平。

  其次,从实施项目个数、投资体量看:我县与××市、××县县情相同、县力相近、发展相似,以202-年为例,我县共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个,10亿元以上项目 ××个,最大体量的项目为××产业园,仅投资17亿元。××市共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个,100亿元以上项目××个。××县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个。我县项目个数虽然占优势,但是体量很小,没有支撑性大项目,投资总量也只有两个市县的一半,投资拉动和增长后劲明显不足。

  第三,从群众期盼分析看:走访调研了解到,广大干部群众对医疗、教育、就业、社保、乡村振兴、生态环保、项目建设非常关心、关注,征求意见建议时,共梳理出对常委班子意见建议××条,其中涉及民生发展的××条,占总数的××%。在召开的座谈会上,参加会议的××个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都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首条意见建议反馈;另外,也听到干部群众反映综合收入不高、福利待遇相对较低的声音;特别是××和××两家钢铁企业退城搬迁,群众对未来就业、收入也很忧虑和担心。

  第四,从历史发展看:一是有建县晚的原因。我县于××年始建,后经过多次变更,××年恢复县建置。由于建县较晚,底子薄、起点低,积累少、发展慢,在起跑线上就处于落后位置。二是有错失发展机遇的原因。早在××年,我县被批准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乡镇企业一度红红火火,经济发展出现短暂“井喷”,经济实力全市排位靠前,但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束缚了发展的脚步,后续转型升级、二次创业中做足新文章、实现蝶变升级方面不够,错失了由农业向工业转型的大好机遇。三是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因。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加强××湿地保护,我们主动放弃开发区规划占地××万亩的化工园区,一大批化工项目被取消;服从全市沿海港口统一规划建设,2个港池建设被迫停滞,失去加快沿海开发的良好机遇。

  二、深刻剖析,精准把握“经济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的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解析××的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面看深层,“经济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真正根源,还是“人”的问题。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历史较为闭塞,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考虑问题、办事情总是通常观念,按老习惯、老规矩、老套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首要是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深度,决定着发展的高度。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表面是量不如人家多、质不如人家高、速度不如人家快,实质上是观念不如人家新、思路不如人家宽、胆子不如人家大。先进地区的共同特点,就是敢闯敢试、敢干敢办,对新情况、新问题,只要政策法规没有明文规定,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思想的开放度、思维的灵活度,与我们大相径庭、天壤之别。思想不解放,就很难找准突破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改革举措。

  二是创新动力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注重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与先进地区比,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创新。比如,××高开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建立起涵盖研发、中试、检验检测、金融资本、孵化加速等全过程产业创新体系,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产业综合园区,支撑起高质量的半边天;把人才作为第一创新资源,每年每个创新团队奖励高达××千万元,形成强大的“磁石”效应,带来强力的人才支持。我们虽然一直在尝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不善于用创新思维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善于以改革创新之法破解桎梏、瓶颈。

  三是干事创业激情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要有一副“有担当的宽肩膀”;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激发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工作中,我们的党员干部还缺乏攻坚克难、事争一流的勇气和魄力,满足于常规性完成、低水平落实;对项目建设、审批中遇到的难题,墨守成规,你推我躲,缺少大刀阔斧、主动担当精神;在重大任务面前畏缩不前、患得患失,怕出问题、不敢较真碰硬,在强手如林、拼搏竞争中缺乏“保三争二冲一”的劲头儿,等等。这与推进高质量发展对人的要求、工作作风的要求、精神状态的要求,都有很大差距,必须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是营商环境不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坚定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在全市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浓厚氛围中,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和短板,比如,审批事项过多,办理时间过长,企业跑办过于繁琐等问题仍十分突出;个别部门“门好进、但事难办”,办手续推诿扯皮、墨守成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工作问题,其实都是思想问题、作风问题、人的问题。解决××高质量发展,必须按照总书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思想问题、作风问题、状态问题,找准问题根源,切实解决好人的问题。

  三、进位图强,坚定不移走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我们要抢抓增强经济实力“加快赶”、提升发展质量“加快超”的黄金期,牢记总书记教诲,实干担当、大有作为,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第一,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上找到突破点、打开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钢铁、造纸、热电、焦化四大支柱性企业和钢锹、手套、纺纱、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是我县传统产业全部“家当”,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迫在眉睫。比如,××焦化再不改造升级,就会被关停淘汰;××等钢铁企业因空气污染需退城搬迁。可以说,有的传统产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造纸、热电和钢锹、手套、食品加工通过二次创业、技改升级不断前行,特别是钢锹、手套一直占居量的优势,甚至融入了全球产业供应链。要着眼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改进工艺、提升档次、培育品牌,推动传统产业走向“高精尖”。造纸产业要加快××万吨高档包装纸扩建项目达产进度,尽快形成效益、增强经济支撑。手套产业要着眼占领国际、覆盖国内两个市场,聚焦医疗、航空等高端领域,依托龙头企业开发高科技、高附加新产品,推动手套产业集群、绿色发展。食品产业要坚持走高端路线,推进奶牛、生猪、肉鸡、水产和农产品生态化、绿色化、有机化发展。特别是突出抓好奶业振兴计划,扩大高端奶、低温奶生产提升企业竞争力,高效处理畜禽粪便和建设高标准工厂实现绿色循环发展,打造奶业全产业链条。

  第二,要在培育主导产业上找到突破点、打开突破口。我县企业规模小,没有立县性、支撑性大企业,产业分布较散,主导产业不明朗。202-年以来,我县新增规上企业数量较少,排名靠后。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产业特点出发,增总量、强存量、优质量,在培育主导产业上有突破、有收获。要坚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不动摇,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区域,大力开展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引进支撑性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做足增量。要围绕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与××公司加强沟通,谋划矿业经济发展,完善编制规划,加快手续办理和开掘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见效,形成实力支撑;依托××建材生产项目,积极引进矿山机械维修、电气设备修造等上下游项目和配套服务产业,形成完整矿业产业体系。同时,积极推进钢铁产业向装备制造业迈进,引导××等企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国际物流等新型业态,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围绕打造临港物流产业,进一步提升××园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升承载、吸附能力,增强临港产业实力。第三,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找到突破点、打开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和主攻方向;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对我县而言,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着眼培育健康产业,培育高端食品、特色医疗、保健药品、医疗器械、休闲装备、仓储物流等多业态、全链条、多功能产业园区;全力引进关联产业及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全国最大保健品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让健康产业成为我县的新名片、新支柱。要发挥两个工业园区平台作用,持续推进企业“登台阶”计划,大力扶持科技型创新企业,扶助个转企、小升规,鼓励规改股、股上市,培育更多规上企业。依托××装备制造、××钢铁等重点企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创新中心,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第四,要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找到突破点、打开突破口。这次调研征求意见建议时,大家反映最多、意见最大的就是营商环境问题,对“中梗阻”、不作为、不担当、慢作为、“生冷硬横”反映强烈。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围绕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学习×ד拿地即开工”的项目手续审批办理模式,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持续深化专项整治,严厉整顿“中梗阻”、不作为、不担当、慢作为等现象,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弘扬“创新一流务实高效担当”的工作作风,一切向“事争一流、进位图强”聚焦发力,拿出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切实用奔跑的状态推进各项工作,真正将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实际成效。

热门标签: 园区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合集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合集4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