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精选四篇 - 教学设计 - 范文123~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精选四篇

时间:2023-03-22 教学设计 点击: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①记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

②理解邓小平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针对“两个凡是”。在思想理论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知道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比较分析、完整领悟: 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

理解“毛泽东思想”。

②综合归纳准确评价:归纳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

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唯物史观: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②民族复兴责任感: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

“文化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讲述:

请用简练的语言谈谈你对“转折”的理解是什么?

大家对转折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转折,今天就让我们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发展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伟大的历史转折体现在哪里呢?历史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前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领略其变化。

回忆:文革的危害?

那中国的建设怎样才能步如正轨?

共产党这个执政党又该怎样领导人民?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还有思想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打开新的局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而伟大的转折由此拉开了序幕。

谁拉开了这个序幕?

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

1、背景:①文革结束百废待兴;

②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哪两个“凡是”?

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

么影响?

“左”的指导思想不解决,怎能实行正确的政策?

了解邓小平是怎样出山的?与之相关的重要决议和意义。

2、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最重要和最具深远影响

成果:邓小平的再次复出。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强烈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什么是“两个凡是”?这实质上还是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使全国的工作出现了徘徊的局面,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这实质上是“左”倾错误继续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如何给予有利的回击呢?

补充故事:

1978年,有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提出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由于观点尖锐,不敢发表。但是因为良知和责任,他毅然把文章发到《光明日报》,编辑一看,非同小可,连夜把文稿送交中宣部部长胡乔木的手中,胡乔木看完后,把桌子一拍,说:“把这个作者叫到北京!我要亲自和他谈!”当作者来到北京,胡乔木握住他的手,好半天才说了这么一句:“我们这时候太需要这样一篇文章了!”然后商量组织一个编委会,一字字修改,最后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头版头条发表,题目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从此开始了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回答:这篇文章批评了什么思想?

这是一篇现实性和针对性极强的理论文章,实际上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1、发起人

2、发起报刊和文章

3、意义

出示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

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

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灭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1) 材料一的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二、三的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是怎样实现的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找出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12,北京)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强调:①怎样的思想路线?

②工作重点的问题

③拨乱反正

你怎样理解这些内容?

提醒:①实事求是是全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极“左”思潮泛滥成灾,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抛弃了。

②文革时的工作重点?

③民主集中制不能只是笼统的原则,不能仅凭着党的领袖们个人品格的自我检点,应该从根本上建立在制度化、法律化的可靠保证的基础上。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归纳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但会议之后有什么现象出现?中共采取了怎样的做法?

4、“四项基本原则”

找出相关内容及其意义。

总结: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从此,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第2篇: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教学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

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2.教师简要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请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示:(1)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教师展示图片并做总结:

从核心内容来说: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

5.引导学生思考: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提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

提示:可从会议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教师简要介绍:拨乱反正的背景。

2.教师讲述: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提出问题:“文化大革命”中许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成反革命,遭到迫害,我们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提示: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迫害致死。

4.教师指出: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各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5.引导学生看课本,简介:拨乱反正的结果。

6.教师总结: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三、课堂总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从此,我国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

第3篇: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教学分析:

(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

(一)分组讨论法

(二)历史比较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上一课学习了《文化大革命》,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运动。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之后,历史走到了三岔口,我们国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预期效果】:对学生的积极回答给予赞许与肯定,并借此引入正题。注重教材的衔接,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并设置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

【教师活动】:让我们先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学生活动】:学生被优美动听的歌声所吸引,当老师提问时,学生齐答:那首歌叫《春天的故事》,那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画的圈圈就是现在举世瞩目的深圳。

【预期效果】: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明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国家、民族面临历史抉择的重要关头,为我们国家、民族所作的巨大贡献。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浪潮。

【教师总结】:这一切的变化,都应归功于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是他们果断地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是他们领导了中国人民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

第二部分: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是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那么,这一转折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

【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材上。

(1)两年的徘徊时期

【教师活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四人帮”被打倒了,但并未立即将“历史转折”提上议事日程,而是延迟到1978年才起步。这两年,既是失去的两年,又是积累和酝酿的两年。这种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学生回答:一方面,“文革”结束后,人们迫切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地拨乱反正,开创美好的局面。另一方面,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仍坚持“左”的思想路线,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预期效果】: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活动】: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但大家知道“两个凡是”的具体内容吗?这“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正确的吗?大家分小组讨论,然后陈述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各小组经过热烈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回答。答案可能如下:

A、“两个凡是” 指的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B、不对,毛泽东虽然是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但也不可能每一句话都对呀。

C、不对,毛泽东要是都对的话,党和国家也不会遭受“文革”那样大的挫折了D、不对,我们不能把毛泽东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因为他的某些决策、指示会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过时的。

【预期效果】: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表扬。在分组讨论中,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在这种开放、热烈的气氛中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教师活动】: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之后修改了《国歌》的歌词,改后的《国歌》是:“前进/全中华民族的人民/伟大的领袖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这就是坚持“两个凡是”的一个具体的表现。正是由于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使得国家各项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既然“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那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华国锋)为什么要坚持这一错误?这主要是有人想利用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性,来树立自己作为毛主席“忠实可靠” 的接班人的“合法地位” ,搞新的个人崇拜,并借此维持“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既定方针” 。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 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

【预期效果】:激发学生的思想,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让学生明白“两个凡是”方针的危害性及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进行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性。

(2)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活动】: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邓小平等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老一辈革命家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哪些具体的成果呢?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A、首先起来旗帜鲜明地批评“两个凡是”方针的是邓小平,他提出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1977年5月24日,他在与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

B、1978年5月10日,在胡耀邦的直接关注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中央党校的一份内部刊物上发表,后来,该文在《光明日报》 、《解放军报》等全文转载。随即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预期效果】: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经过。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最后老师再进行归纳引导。

【教师总结】: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师活动】:下面,大家先来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学生活动】:学生专心致志地看。

【预期效果】: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走近历史情境。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分别找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后,作出了准确的回答。

【教师活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可以归纳成三点,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现在,大家想一想,议一议在该会前后党和国家在这三条路线上政策有何不同?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活动】: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回答总结如下:A、在思想路线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特别是“文革”时期,大搞个人崇拜,把毛泽东的只言片语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思想准绳,严重地违背了客观实际,以致出现了大炼钢铁运动、放卫星等荒唐的行为。而在该会以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在“文革”时期,坚持“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主张“打到一切,全面内战” 、“造反有理”,一大批的开国元勋、文化学者等遭受打击、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在组织路线方面,“文革”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民主法制被严重践踏。当时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被不明不白地迫害致死,由此可见一斑。还有,国家干部采取职务的终身制。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人制度也开始走上正轨。邓小平以身作则,不搞领导干部终身制,1989年6月,中共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主席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90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

通过讲解,学生逐渐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预期效果】:讨论增强了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从上述关乎全局的三大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起飞的划时代起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4)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

【教师活动】:为了彻底地从“文革”和“两个凡是”的阴影中走出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工作就成为党和政府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那么,如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工作呢?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回答:第一,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第二,特别是,平反了刘少奇这一最大的冤案。

第三,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

【预期效果】:提问问题的方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尝试着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毛泽东。大家根据自己对毛泽东生平事迹的了解,实事求是地对他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作个评价。同学们,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热烈地讨论,发言十分踊跃,学生均能从某个角度对毛泽东作出评价,有的说他好,有的说他不好,但都有失偏颇。

【预期效果】:这种讨论方式易活跃课堂气氛,但要注意把握课堂纪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因此,要对毛泽东进行简要的评述,引导学生对毛泽东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教师总结】:毛泽东自投身革命以来,一生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而奋斗。他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组织领导湖南的工人运动。他虽然对发动“文化大革命”负有主要责任,犯了严重错误,但是毛泽东的错误始终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中国人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预期效果】:学生认真地倾听,感受这一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对历史英雄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部分: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知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发生了伟大的转折。同学们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而你们的父辈,他们则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童年就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你们和你们的父辈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你们都是这两个时代的见证人。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地跟家里人聊聊天,做一下访问调查,从吃、穿、住、行、受教育等各方面了解一下两个时代的差别,并做一定的思考,好好体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请大家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一个星期后交。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并记下作业的内容。

【预期效果】:调查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变化,采访长辈关于自己家庭的发展史。这样,可以训练、培养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获取口述史料的实践活动能力,并让他们对自己获得的口述史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学生应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三点。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

第4篇: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启篇,题目中《伟大的历史转折》指的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上承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旧革命的总结,旧思想的发展;下启本单元《改革开放》等相关内容,是新革命的曙光,新思想的肇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本课安排了三个学习内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三者的关系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从而巩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果。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

初三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三、设计理念:

正确的处理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课堂丰富多彩。学习课内知识、延伸课外知识,教师在引导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达到教学相长。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知道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宏观的历史感悟能力,逐步形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分为三个篇章:“春的序曲——一篇文章引发的争论”、“春雷惊天——一次会议拨正了航向”、“春回大地——一桩最大冤案昭雪的反思”。以语言叙述或举例子、看图片材料、视频、数字故事等形式展现历史;以新闻报道和新闻述评等形式深入历史情境中去体验与体会历史,加深对历史的领悟和理解;以对历史的感悟和反思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增强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事求是我党纠正错误、开拓创新的根本思想路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不因人取言,不因人废言”的理性态度和健康情感;

从“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认识党的伟大,培养爱党情怀;通过了解邓小平关键时刻的高瞻远瞩,初步了解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去理解其决策,从决策中去体会和分析伟大的历史意义;把内容和意义结合起来,以新闻报道和新闻述评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解,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增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两个“凡是”和真理的关系,真理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中,通过剖析两个“凡是”的错误,最后让学生认识到:真理是多种的,但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唯一的,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

展示美国《TIME》杂志封面,出示问题:中国有一位伟人曾七次登上《TIME》杂志的封面,并两次被选为年度人物,他是谁?

欣赏图片,并指出:七次登上《TIME》杂志封面并两度当选年度人物的是邓小平。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提高兴趣。

新课:

(一)春的序曲——一篇文章引发的争论

展示“文革结束”与“两个凡是”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个凡是”。

展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图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伟人的话”是真理还是“实践”出真理。

得出认识:“文革”是毛主席的错误决策,我们应该反对,“两个凡是”实际是左倾错误的延续。

举例说明:比如“小马过河”、“伽利略的斜塔实验”等,都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引导他们认识到“两个凡是”思想的错误性,从而加深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作铺垫。

(二)春雷惊天——一次会议拨正了航向

通过视频再现会场,走入会场,从记者和代表两个角度报道大会。

点评、分析并举例说明大会的转折含义。

播放《复兴之路》中的配乐诗朗诵《沉思与抉择》。

从不同的身份出发学习全会的内容,报道大会的盛况。

共同感悟转折的含义。

欣赏诗歌朗诵,感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用记者采访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用对比的方式显而易见。

烘托气氛。

(三)春回大地——一桩最大冤案昭雪的反思

播放数字故事,提问:刘少奇冤案说明什么问题?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如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欣赏数字故事,并指出: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烘托气氛,再现情境。

小结:

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我们开启了春的序曲;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声惊雷,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春天;民主法制建设带给我们春意盎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指出: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们新的领导人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决策,并指出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相信春天的故事将会一直讲述下去……

各抒己见,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党有错必纠,与时俱进,不断走向胜利!

把条条框框的知识和自我感受相结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热门标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精选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精选四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