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汇编6篇 - 毕业论文 - 范文123~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汇编6篇

时间:2022-10-21 毕业论文 点击:

执法办案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规范市场运行,打击违法经营的必要手段,也是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汇编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1

对武警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

2013年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下发了关于《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本“规定”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和军委“十项规定”的具体体现。加快推进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创新发展是贯彻落实“规定”的重要举措;是减少浪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和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行政消耗性经费控制,是部队各级领导和机关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武警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武警部队在经费管理中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改善运行环境,为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但与“规定”提出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还存在着浪费严重、管控不严、监督无力等问题。

(一)经费开支易超难管,浪费现象严重

一是行政消耗性开支存在着铺张浪费。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办公设备上,有重复购置、盲目攀比的现象,如电脑,打印机、投影仪、数码相机、移动硬盘等;有的部门对办公无纸化、资源节约重视不够,打印纸,电脑耗材购置较多、浪费较大,节水节电意识不强,有的办公室整夜灯火通明;有的单位招待讲排场、坐车讲等级、住宿讲星级;有的单位公车私用、公用物资变成私人物资,这些都无形中增大了行政性经费开支,个别单位甚至存在重复报销现象。

二是行政消耗性开支存在着“隐蔽渗透”。有些单位对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如超标准接待费与游山玩水等开支,采取变通手法,采取换发票、开假发票等手段,在行政消耗性经费有关科目中进行处理,钻现行规定中允许在事业经费中报销相关业务杂支费的空子,变相“吃”事业经费。

三是行政消耗性物资采购存在着“暗箱操作”。当前部队集中采购制度尚不够完善,加之总队(师)以下部队没有集中采购人员编制,致使集中采购工作不能有效展开,个别事业部门仍沿用“谁采购谁结算谁报销”的“单个采购”管理方式,缺乏必要制约和有效监督。因此就使得私买公报、虚假开支、商品以次充好等“暗箱操作”问题屡禁不止。

四是行政消耗性开支存在着“顺路搭车”。行政消耗性开支具有一定的“外部性”,管理不好就会造成公产私用的问题。如办公用品、外线电话、数码设备等,在实际管理中,由于管控制度不严,普遍存在着“公私兼用”、“公买私用”的现象,而所发生的费用却在相关事业部门的办公业务费中列支,致使经费开支存在“搭便车”的现象。

(二) 标准制度落实不严,有效管控困难

行政消耗性经费之所难以控制,原因是措施制订不尽合理、执行力度不大,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约束力不强、开支随意性突出等问题。一方面,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的标准等都是依据物价水平、地区差异等因素制定的。但由于标准测算、制定过程等程序因素限制,明显存在滞后性及不科学的现象。而且标准制度的调整机制不完善,导致标准制度与实际情况分离,增加了经费开支及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各种需求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人际交往频繁和个别部门领导使用签字、批复随意性大,给经管人增加了难度,财务人员过不了“人情”关,造成“超预算、超标准、超支出”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 管理监督软弱无力,效益难以发挥

武警部队的财务监督虽已实行多年,但管理效果并不明显,致使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的管理效益难以评价,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行政消耗性经费的监督成本过高,致使监督成为“纸上谈兵”。现有的财务监督方法主要是以财务内部监督为主,但财务人员所受的制约性较大,监督效应并不能有效体现。同时,监督方法及机构设置较为陈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强。此外,部队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涉及的监督内容也不够全面系统,大多停留在帐、证、表等书面形式上。监督方法有些也仅仅是停留在检查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从总体上看,缺乏一个完整具体、操作性和适用性强的监督机制。二是监督效果不明显。一方面,经济活动发生的真实性难以判断,监督成本升高。如发票等虚假现象时有发生,鉴别其真实性不易,监督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党委监督主要是针对预算收支的平衡、大额费用的去向等,不可能对每张票据、每次费用的发生进行监督,加上有些会计信息失真,增加了监督成本。

二、推进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创新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健全党委理财制度,提高经费预算管控力度。“规定”第1条明确指出:“坚持党委管财、科学统筹,各种渠道来源的经费实行财务归口管理,支出必须纳入单位年度预算”。一是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规定,增强预算对行政消耗性经费的统控。针对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总量具有一定的增长性和计划使用难的特点,各级应牢固树立预算就是法规的意识,严格执行军队预算管理规定,坚持在搞好市场商品价格调研和明确经费来源、确定预算项目等前期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和经费使用计划,科学合理地编制行政消耗性经费预算支出明细表,使行政消耗性经费在预算安排中明细化、具体化。二是结合会计制度及预算编制改革,创新行政消耗性经费核算管理方法。以原有核算科目为基础,在预算会计科目事业费类级科目下增设行政消耗性经费款及科目,在行政消耗性经费款科目下再设会议费、电话费、印刷费、差旅费、车辆维修费、汽车用油等项级科目。三是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指标,从来源上控制消耗性开支的总量。应按照“少花钱,多做事”的原则制定年度经费预算,多为基层“雪中送炭”,少为机关“锦上添花”,切实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四是把库存物资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在制定经费预算之前,必须先对库存物资进行认真清理,再把全部库存物资纳入年度经费预算,防止物资重复购置和浪费。五是加大党委对行政消耗性经费管控力度。针对当前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存在支出范围广、消耗性强和支出手段具有一定的“变通性”等特点,认真落实党委统管财经工作制度,拓展党委管财范围,打破那种“谁的钱谁花”的传统陋习,严格按照经费审批权限和规定,规范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审批程序、权限和内容,坚持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由党委领导下的分管领导“一支笔”统一审批报销。   

(二)健全经费标准体系,规范物资采购运行模式。一是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经费标准体系。科学分析影响经费需求波动的因素,如物价水平、消费水平、地区差异、部队性质及担负任务、部队政策及建设需要的变化等等。科学制定标准调整指标和指数,预计短期、中期、长期经费开支方案。做好调整效果预期评价和效果反馈、标准修订工作,将定期分析和不定期调整相结合,新标准试点和推广相统一。二是加大物资采购方式改革力度。“规定”要求,要“严格规范集中采购、集中支付”,应充分借鉴国家政府采购制度和依据市场运行要求,确定具有武警特色的后勤物资采购制度运行模式,即在“统一计划,集中采购,归口管理,计划与筹供分离,采购与供应分离”的总体思路下,引入竞争机制,做好物资的招标采购、集中采购等工作,从改革采购方式和规范采购制度上管好行政消耗性经费。

(三)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规范有效控制。“规定”第15条指出:“经费支出结算报销必须符合年度预算安排和经费开支范围,必须取得真实、合法、有效、完整的原始凭证,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由财务部门归口办理”。一是要实行分离结算制度。结算控制是强化经费管理的一个重要关口。必须将各级行政消耗性开支列到明处,公开结算,提高经费结算管理透明度,杜绝行政消耗性经费“暗箱操作”现象。二是要实行经费限额控制、责任包干管理。行政消耗性经费实行限额控制、包干管理,是加强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能有效提高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效益。将办公杂支等消耗性比较强的经费“上封顶”,合理确定限额,实行指标限额控制;购置IC卡智能表,对水费、电费、取暖费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限额控制,包干管理,使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实施全程监督审计,提高经费的透明度。对经费管理过程实施监督职能,就是加强对经费决策、决策执行和执行效果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控制,使经费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一是增加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各单位各部门应进一步搞好部队财经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扬经济民主、加强群众监督,创造良好的监督内外部环境。二是要拓宽监督范围。要从单一的财务收支、财经法规监督拓宽到效益监督,通过效益监督,分析经费的使用是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即通过全面、系统地估算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后所取得的经济效果,来衡量部门对经费的管理水平。三是提高审计质量。审计部门必须健全审计制度,充实审计技术,完善审计方法,革新审计手段,丰富审计策略,有效发挥审计监督的威慑作用。

三、推进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创新发展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坚持以标准化管理体系为核心的管理思路。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因素多,科学性、信息化程度高。一是注重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改革创新,理清思路。现有的管理思想略显滞后,理论体系还不是十分完整,管理模式还不太成熟,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方法创新、理论创新有些欠缺,还缺乏标准的、统一的管理措施。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对管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积累,积极进行理论探讨,单位之间多交流,好的经验多分享,健全行政消耗性经费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搞好经费开支效益评估,及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开支重点。二是在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最大化的利用现有设施,如三级网、财务信息系统等,加快标准化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推广标准化管理方法,科学确定行政消耗性经费的动态调整机制,尽快在全武警部队构建完整的行政消耗性经费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统一化、标准化。

(二)必须严格管控会议集训和公务接待开支,减少各种会议、检查、评比等活动。“规定”第6条明确指出:“召开会议必须按照规定事先报批会议计划和预算,严格执行会议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定点在军队内部宾馆或者招待所安排”。当前部队行政性消耗支出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是各种形式主义的会议、检查、评比、评估等活动过多过滥。一方面,上级机关在组织此类活动时,不拨或少拨相关经费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足部分往往是由部队东挪西凑、堵塞漏洞,造成行政性消耗经费严重超支。另一方面,由于上级机关掌握大量经费资源,配置经费资源权力较大,可以向某些部队倾斜,为了争取这种倾斜,许多部队开始主动争取举办各种形式主义的会议,积极参与各种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评估活动,陷入集体非理性状态,对形式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由于经费资源毕竟有限,过多过滥的形式主义活动必然造成部队行政性消耗支出的膨胀。针对这些现象,上级机关应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各种形式主义的会议、检查、评比、评估活动,防止部队行政性消耗支出被动膨胀。

(三)必须正确处理好管理过程中人和制度的关系。制度重在为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和保证,使管理过程合法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联系实际、面向未来,开拓创新,力求准确性和实践性。人的因素重在执行和监督这些制度规定,是管理的主体,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的效果如何,就要看制度法规是否遵守好、落实好,经费开支效益是否达到,而这些都是由人来保证的。所以,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必须按行政消耗性经费的标准化管理要求把握好集约化、指标化、数字化、程序化的关系。当前,武警部队财务改革处在全面运行期,公务卡结算管理系统的全面推广,使经费项目、标准制定更趋合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但有些单位在行政消耗性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只是推行了其中的一部分,如在指标化控制方面,并未很好的将四者结合起来。因此,在进行行政消耗性经费标准化管理时,必须将集约化、指标化、数字化、程序化协调统一起来,认清各部分的实质,把握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原理统领标准化管理的思路和工作方法。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2

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取压低报价等手段,在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采用不达标的材料进行建造。单从眼前来看,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放眼未来,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本文通过探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加强,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

1 引言

在建筑工程来中,现场施工部分是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对管理施工的质量和施工造价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施工的安全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将各种材料依据施工图纸的设计从半成品变成成品的过程,是实现工程价值的重要体现,决定了工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唯有加强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才能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缩短施工的周期,提高工程满意度进而提高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2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特点

2.1 临时性

鉴于施工现场的不断变动,其有着顯著的临时性。无论是房屋建设还是道桥施工,伴随着施工进度的逐渐完成和时间的推移,施工的现场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施工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工作内容。在实际施工中为了便宜施工的进行,施工人员多会在施工地周边搭设简易板房作为居住地,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随时转移。

2.2 混杂性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混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①建筑施工现场人员的混杂。鉴于施工现场涉及的施工类型多种多样,施工人员的构成也极为混杂,不仅有着极大的文化差异,还由于来源地的不同而有着多样的生活习俗。②建筑施工现场工作环境的混杂。为便利施工的及时开展,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多堆积在施工场地,加之施工人员就地安置住所的习惯,其简易板房也多在施工场地周边,这使得整体的施工环境变得相当混杂。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3.1 材料应用缺乏合理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每天应用的建材成本开销几千元甚至是上万元,其与施工成本造价、施工单位效益取得情况息息相关。但是很多施工单位没有对材料管理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例如劣质建材被采购,材料在保管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其在较为恶劣的施工环境中质量得不到保障,致使建材浪费现象屡见不鲜。此外材料应用缺乏合理性还体现在施工设备性能没有得到定期检验与维护方面,使其成为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一大诱因。

3.2 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的标准较低

质量检查结果能够切实的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反映出来,基于部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质量检测精确性得不到保障这一实况,致使很多检查结果与工程施工实况存在较大的出入。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标准较低体现在施工单位没有建立材料检查监管机制方面,这样材料质量检查工作难以如期开展,在多样化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材料质量检查方法方式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没有参照相关规范按部就班运行,此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3.3 管理机制

“重施工、轻管理”这一现象在国内施工单位中屡见不鲜,这也是与现场施工相关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的原因之一。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推动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运行,以及协助施工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众多方面体现出巨大实效性。确保单位职员与管理者行为方式有章可寻,有据可依。但是由于现阶段施工单位管理机制存在漏洞,使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如散沙一般,混乱不堪,对单位事业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4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要点

4.1 现场施工建材的管理

施工建材质量的优劣程度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建设水平,所以施工建材管理是现场施工管理要点之一。首先,在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参照施工现场实况,编制科学的建材质量保证体系和施工规划,为建材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推行质量责任机制,强化对建材质量管理力度,使其性能得到切实保障;其次,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推行安全管理机制;再者,当建材运送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以后,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分类放置的同时,坚持“先用先出、后用后出”的摆放原则,基于施工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对其做好防潮、防晒等措施,建材库周边严禁明火;最后,建材在投入使用环节中,一定要使施工实况与施工规划相匹配,从而确保建材实用性充分发挥出来。

4.2 对施工质量与进度管理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核心,其也是建筑工程如期竣工、协助施工单位获得最佳效益的必要条件[3]。现场施工情况能够将工程质量优劣程度呈现出来,各个环节的施工实况也在现场展示出来,所以强化对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力度是必要的。一方面,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监督体系,在支付方式管控、规定质量监管工作流程管控、测量管控以及旁站监督等多样化管控对策的协助下,使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得到全面的管理;另一方面,对各个班组推行责任体制,借此方式协助各班组职员树立责任观念,同时增强施工现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实现资源共享目标,使施工前、中、后期管控工作质量有所保障;当然,工程监察部门也应该将自身职责发挥出来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细枝末节进行严格的督察与审核,使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有所保障。

4.3 建立健全现场管理机构

基于部分施工单位“凭经验管理”,以及不同管理者在相同地段施工管理方法之间存在差异性这一实况,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现场管理机构是极为必要的举措,这也是现场施工管理要点之一,在现场管理机构的约束下,施工管理工作以及施工现场运行状态均体现出规范性。例如,对施工单位项目部门与管理部门施以整合对策,从而将两者的优势充分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彰显出来,在其管理下推进施工进度,优化施工质量,现场施工的优质性又推动了管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4.4 竣工资料的管理

建筑工程竣工资料管理可以被细化为两大内容,即现场施工整理材料阶段与工程结束后的竣工结算。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对有关管理者开展培训工作,协助其树立方案管理意识、掌握与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继而在工程施工中对施工材料进行连贯性、集中式采集与整理,对工程规划与完工阶段资料管理、管理性与技术性文件管理,统一归档。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对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进行完善高效的管理,就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具备综合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管理技巧、在过程中不断完善的管理素养和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应从成本、人员、安全等各个方面入手,对现场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从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和调度,最终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标准。

参考文献:

[1]李永盛.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J].城市建设,2010.

[2]刘智星,刘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

[3]张绍法,吕秀华,余粮.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09.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3

首先,人员是基层管理工作的重点

军队管理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是军队管理教育居于首要地位、起着支配作用的要素。管理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人的工作做好了,就抓住了管理教育的关键和重点。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所谓管理得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1 页)

其次,人员是基层管理的难点

军队是一个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成分复杂且不断更新的武装集团。军队人员构成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军队管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这就从客观上增大了管理教育的难度。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给部队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再次,人员管理是军队管理的基础

无论部队怎么发展,无论军兵种多么复杂,也不论官兵成份如何变化,基层人员管理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本保证。基层人员管理搞好了,就为整个部队的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一、在军队基层管理中性格色彩的应用

现代军队基层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人性化管理,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益,而且应该为每一位官兵都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功立业的机会。这种理念得到强化的一个信号就是——部队越来越多地注重培养和管理官兵的性格发展。

那么部队该如何培养和对官兵的性格发展进行管理呢?

要使官兵性格充分展现,并能为部队所用,关键是管理者要因材施用, 设立宽松的环境,使其性格健康发展,而不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去限制它。因为性格从来不是限制出来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性格,尤其是智力性格。 因此, 对于部队管理者而言,首先要设立一个宽松积极的激励性环境,在岗位安排上注意做到用人所长,其次在制度制定上注意因岗而定,最后通过因人而异的激励措施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因势利导,使每个官兵性格的积极层面都能得到适当引导和发挥。下面便是我们对部队进行官兵性格发展培训的具体分析,我们根据各种资料的分析将我们的官兵性格培训总结为以下三点,具体如下:

二、岗位安排——知人善任、扬长避短

人的性格不一样,才干、需求和偏好也会不一样,干得的工作和外在的表现自然也就千差万别。所以我们要从不同性格的角度来分析才能知其长短,同时在不同性格人的才干和需求上给予支持和定位,让不同性格的人干他们最适合的或最擅长的工作,这样干起来才能快速上手、更加出色。有一句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因此在我们进行岗位安排培训时,我们首先要分析下官兵的性格的种类。通过分析比较了各大学者专家对官兵性格的分类,我们依据乐嘉的观点,把人的性格分为红色、蓝色、黄色及绿色四类,它既容易被人掌握,也具有概括性和科学性。运用它,你就很容易描画出自己的性格轮廓。从职业角度来说,红色属于交际型 ,蓝色属于思想型 ,黄色属于目标导向型,绿色属于中庸型。以下是对这四种性格的分析:

1、交际型的人喜欢说,喜欢与人交往,害怕孤独,热情助人 ,不会算计别人一般比较单纯,别人喜欢与之交往 感情外露,情绪化,有孩子气 。

2、目标导向型的人喜欢做,精力充沛,意志坚定,充满自信,理智果断,目标明确做事效率高。但缺乏同情心,不大关注人际关系,比较固执,以我为主。

3、思想型的人喜欢想,善于分析,责任感强,做事预先做计划,想好了再干,不像行动型的人干起来再想,追求完美,注重细节,富有创造力,喜欢独处,总把目光放在事物的消极面,因而容易发现问题避免麻烦出现,同时也容易产生疑虑及忧郁。

4、中庸型的人性格低调,容易相处 ,平静有耐心,容易适应环境,不易生气,避免冲突,善于面对压力。有同情心,但对任何事情都缺少激情,得过且过,躲避责任,喜欢沉默,与人交流少。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性格的人其实适合于不同的岗位,若能投其所处,则易使其在相匹配的岗位上做出业绩, 有利于发挥出官兵的创新力和工作热情,提高对部队的忠诚度,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作为部队的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官兵的性格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官兵的不同性格特征,把其分配到合适的岗位,让其发挥所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交际型的人喜欢与人交往的岗位或者是富于变化的工作,可以安排他们从事协调、接待外来人员等岗位。目标导向型的人适合从事管理、具有挑战或竞争性的工作 ,可以安排他们做连队主官、骨干等职务。思想型的人,可以安排其担任技术骨干、工程师等。中庸型的人则适合从事档案管理员、保密员、服务人员。

在办公室的安排上,可以让性格意志力较强的人去处理一些需要果断处理的事情;让情绪体验较弱,遇事较为冷静的人去解决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矛盾的问题;让擅长运用语言的人尽量发挥写作的特长;让细心、耐心但不善应变的人多作一些规则明确的例行性、常规性的工作;让性格内向、不善社交的人多一些内勤工作等。只有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就是这项工作的最合适人选,即产生工作归属感,才能让官兵保持愉快的心情,信心十足地投身于工作中去。

三、管理制度——因岗而定

部队一方面要规范部队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尊重并发挥官兵性格,使管理制度规范与官兵性格激发辩证统一。实现按岗位制定管理制度,就是不同岗位可以区别对待,即部队的管理制度不需要达到高度的一致性。可以通过官兵自主管理、 民主决策,确立团队精神、 协调精神、主人翁意识等观念,充分发挥官兵的主动性和潜能,让每个岗位的官兵都有机会发挥特长、用其所能。

四、激励机制——因人而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5种不同的层次,他们分别是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不同层次人的主导需要不同,人的行为方向受其主导需要决定。这就启示我们,如果想要激励官兵向着统一的组织目标而努力,则须要求管理者了解不同官兵的性格,针对不同阶层、不同部门、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已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

1、 对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较高的官兵,应该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增加报酬,满足官兵对物质的需求。

2、 对社交需求较高的官兵,应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社交和娱乐条件,建立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关系融洽的部队内部人际关系。

3、 对尊重需求较高的官兵,应该采用荣誉激励和晋升激励方式。

4、 对自我实现需求较高的官兵,用晋升、提级、培训等手段对他们进行激励,创造进修深造、到更高档次的岗位进行学习的机会以使他们能够在业务素质和自身素质上得到提高,以此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5、 部队管理发展到今天,从最初的“人管人”、“制度管人”到当今的“科学管理、用文化管人”应当构建允许官兵性格张扬的部队文化,以官兵性格推动部队科学发展,这才是依据科学发展观,发展人才进而发展部队的明智之举。

五、总结

人的性格多种多样,作为管理者我们可以借鉴性格色彩学来更好地识人用人,针对不同性格的人采用不同的处事方法,从而使我们不仅使我们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助于我们工作的展开,为我们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4

摘 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过有效的改革和发展之后,已经逐步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兴起之后,国有企业的作用更加的突出和有效。然而,目前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发展,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并且及时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企业改革

行政管理是企业自我发展、自我调节,实现整体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国有企业,结构比较庞大,更加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机构来运行,才能使企业健康的运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许多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模式,而变得效益低下,甚至破产倒闭,这给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我国的社会经济又会出现新的面貌,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依然是影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原因,需要认真对待。

一、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是当下影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原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下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来说,没有按照时代的发展继续进行补充和完善,还是按照过去最早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工作和管理理念,并没有发现在规章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或者发现之后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众多,部门之间关系复杂,规章制度涉及到各个部门错综复杂的关系,许多人员因为不愿引起纠纷而放弃整改,这就导致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普遍与当下先进的办公环境和社会经济状态不相适应,最终影响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缺乏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理念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掌握重要生产资料的国有企业,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所建立起来的。其行政管理机构与政府部门的机构基本类似,而且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在计划经济时期,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由政府官员直接任命,在生产和销售任务上都是有政府来直接调配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有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国有企业不再只是依赖政府的宏观调配,而是向民营企业一样面向市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进行经营。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许多人员没有充分的转变思想,尤其是一些年纪比较大,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开始参与管理的人员,自身的管理观念比较陈旧,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不符,严重降低了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质量。

(三)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参与到行政管理中来,一直是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而现代化的企业的行政人员则是体现的一种服务意识,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便捷的办公服务。这两种观念的冲突导致了目前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某些行政管理人员态度傲慢,导致企业和员工之间产生了矛盾,还有一些行政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对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缺乏最起碼的操作技能。国有企业的行政工作是连接员工和企业的重要纽带,而现代化的国有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单纯的雇佣关系,这就需要行政管理对员工的基本权益问题上更加的重视,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基本代表了企业在员工心中的形象。若是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则对劳资关系和企业的对外宣传都会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

(四)行政管理的效率偏低

国有企业作为大型的社会经济团体,机构十分庞大,在其实际的发展中行政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行政管理中,国有企业依然存在着其计划经济时期的弊端,在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后依然能够从中显示一些问题。比如有些行政领导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甚至在现代化的生产企业中大搞封建迷信,严重破坏了国有企业的形象,以及行政管理的效率,对于行政管理的科学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行政管理领导者的不作为或者陋习,对于整个行政管理机构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还会带坏整个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风气,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

首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领导人员,需要意识到的是,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行政管理运行的最基本的准则,只有健全、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一个庞大的组织机构健康的运转起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下,许多民营企业也都初具规模,甚至有些企业凭借着自身的发展与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了庞大的企业规模。这种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中,基本上都是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其行政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和内容运转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同样的需要构建先进的行政管理机构,通过合理的规章制度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规范,才能够更好的使企业与市场相接轨。

(二)提高行政管理的人员职业素养

从目前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来看,部分人员尤其是领导者没有认识到专业化的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职业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性。而现代化的企业必须要有一套专业的行管理机构和职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能要求其他领域的人员在行政岗位尸位素餐,影响正常的工作。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人员安排上,要从两方面来进行改进。首先在行政管理人员招聘上,要重点引进一些在大型民营企业工作经验的行政人员,或者是年轻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后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只有对企业注入新鲜的专业的年轻血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对于非专业及工作效率不高或者思想落后的行政管理人员,要及时的清退或者安排在其他岗位任职,避免个别人员的个人行为影响整个行政管理机构的对外形象。另外,建立完善的行政人员投诉和举报机制,采用企业内部监督的方式,规范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和工作状态。 (三)提高行政管理的办事效率

从当下我国国有企业的通病来看,普遍存在着人员机构复杂,办事效率偏低,不仅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扯皮的现象。同时由于工作和生活区域比较集中,人员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的实际工作。而现代化的企业行政管理,尽量避免出现工作以外的个人情感,有些企业甚至存在着十分缺乏人性的规章制度。国有企业在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中应该从两点来进行,首先约束领导的工作方式和作风,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的产生,最大程度上避免个人对行政管理的干扰。另外对于行政管理的部门进行改进组建,除了按照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重新划分之外,对于人员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要进行考虑,在保证行政管理人员团结稳定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改善各个部门的工作衔接情况,避免出现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提升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国有企业内部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有助于企业对市场有更好的把握,也能够使企业对员工的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使企业的管理机构与员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四)建设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体系构建中,应该适当的引进先进的行政管理制度和人才资源。国有企业领导者可以向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或者国外相同领域的大型企业吸取经验,找到企业发展的共同点,学习在全球化的经济模式下如何构建先进的行政管理体系。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已经逐步的实现了信息化的转变,不管是现在兴起的服务业还是传统的制造业,都已经逐步实现了先进的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开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相对其他经济组织来说,真正实现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已经基本形成了现代化的办公网络,和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这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加有效的与市场环境相融合。

我国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后,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行全方位的战略部署,以及国有企业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实施。在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后,我国的市场环境也将会迎来新的转变,在各个领域都会产生新的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领导力量,应该能够认清和理解当下的形式,按照中央和各地政府的战略部署,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更好的承担新时期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苏伟明.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8,140(14):136.

[2]张会平.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强化策略[J].管理观察,2017(4):19-21.

[3]羅旭,唐冰开.新时代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8,No.762(23):182-183.

[4]时萌.关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7(6):65-65.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5

【摘 要】文章结合工作经验,浅谈机电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精细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机电;精细化;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完善施工管理工作,促进机电工程施工管理朝向精致化的管理方向发展。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规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完善工程的施工流程,注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发挥合同管理的优势地位,才能循序渐进的实现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效率。

一、机电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1.1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涉及范围广且施工时间长

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涉及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建设周期长,会花费很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这使得项目管理更加困难。所以,如何科学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展开工程建设时,应对项目进行整体策划,使施工需要的物料和设备等供应与进度合理衔接,还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施工满足项目进度需求。安装完成后,设备需要进行单体试机及整体调试、消缺,项目需要验收。在这个环节里各部门人员应该展开长期的配合与沟通,以确保项目的成效。

1.2缺乏安全意识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为了方便施工操作而违反了相关管理制度及施工安全准则。违反施工管理制度,不仅增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容易打乱固有的施工体系,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施工进度。

1.3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协调

因为项目施工中包含多个环节与多个层次,因此在进行项目建设时,为确保项目有效进行,有必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管理环节,为保障机电设备安装的有效进行,有必要强化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处理好相关部门的工作,防止由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工程延误,有效的确保项目施工的成效与质量。

1.4未能意识到合同管理的价值

有些企业未能意识到合同管理的价值所在,依然沿用传统守旧的管理模式,管理效率不高。有的企业虽然在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中采用了合同管理,但管理人员未能客观、全面且深入的审核合同,导致合同中存有不少漏洞,而这些漏洞无疑阻碍了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机电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完善施工流程

完善机电企业的施工流程,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机电工程精致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工程的施工周期息息相关。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时间就是金钱,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可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经济产出。缩短机电工程施工周期,需要秉承客观、科学的原则,全面考量机电工程的施工状况,杜绝消极的施工现象发生,以此切实提高施工速度。机电工程施工是系统性工作,涉及到的施工程序十分复杂,而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材料、人员等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基于此,做为管理人员,在机电工程施工之前需逐一分析、研究工程的施工流程,把握每一个施工流程的特有属性和层次关系。繁琐的施工流程应尽可能的简约化、透明化,在删繁就简的基础上,提高每个施工流程、环节的严谨性、指向性,从而确保每一个施工流程的价值功效。此外,在传统的施工過程中,存有不少因部门信息对接不佳而延误工期的消极现象。为此,施工过程中,部门之间、人员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交流,以此提高信息交换的对称性,实现信息传递的通畅、无碍。

(二)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在机电工程施工中,通过技术管理可以提高工程项目施工稳定性,概括来讲应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线管、孔洞进行预埋处理,同时进行防雷接地焊接控制管理。在机电工程施工中,应按照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状况,进行底板、结构施工优化,并且按照建筑项目要求优化电气关键预埋部分,通过焊接处理方案提高焊施工稳定性,为机电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参考;第二,在楼板暗敷管线控制及管理中,建筑物需要进行楼板暗敷电气管线敷设,例如在两层钢筋网位置中预埋管线,之后对楼板暗敷管线进行设计,以便提高机电工程技术管理效果;第三,在墙壁暗敷电气管线控制及管理中,应该在楼钢板引上或是引下管线,建筑物墙体砌体时,应该及时完成墙壁内部机电设计,使机电系统设计满足工程项目设计规范要求;第四,放线、支架控制管理中,机电工程需要明确线管以及线槽安装特点,例如在线管支架设计中,需要通过线卡直接固定安装楼板,并按照施工标准采用常见生产专用支架,提高机电系统安装安全性。总之,在机电工程施工技术中利用中,应控制支架间距,保证施工技术与相关技术符合要求,满足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基本需求。

(三)加强安全管理

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规范性,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经途径。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应从两个方面做起:首先,强化人员的施工操作安全。机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因为多种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意识是个体行动的指南,在具体工作中,管理人员要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培训,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施工环节、部位的不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应的不同。为此,在具体工作中,需向施工人员详细的阐述哪些部位容易出现危险,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问题,让施工人员心里有数,在实践工作中谨慎的加以应对。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状况。此外,可实行“老带新”的排班制度,相互混搭在一起,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运行效率。其次,提高施工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施工过程中,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购进二手机电设备或者是过期、老旧的设备。机电设备不仅是提高施工效率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保障安全施工的重要支柱。立足于安全生产的角度,采购质量过硬、品质良好的机电设备。定期检查和保养机电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检查、维修,确保机电设备正常、有序的工作。

(四)采用合同管理

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而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更加愿意采用合同管理。合作双方或多方,按照各自所拥有的权益,划定相关的义务、责任。具备法律效应的合同,以法律做为屏障、依据,从而可有效保障自我的权益。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合同管理,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纠纷事件,而合同管理的最终结果,与机电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结果不谋而同,异曲同工。合同管理应用在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从整体的高度来看待局部。从扩大机电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仔细研究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机电工程施工中的实际情况改进。在合同管理中,要切实发挥出合同的价值功效,就需要细化合同条约,让合同覆盖到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需要落实在细节之处。在签订合同之前,工作人员要认真审核合同。合同的遣词用句要反复咀嚼,避免某些合同条约或某些词汇、语段存有歧义,含糊不清。合同中的内容要严谨无缺,要避免出现可能、或许、大多等概念性词语,从而降低了合同的精确性。

三、结语

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然需要优化内部运行体系,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机电工程施工是安装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完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工作质量,才能切实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宜文.探析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J].居舍,2018,(34):143.

[2]罗迎强.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管理分析[J].河南建材,2018,(06):323.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6

一、对部队行政管理的思想特点和规律的分析

在部队中,行政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军人,军人和普通人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一般军人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入伍人员的增加,部队中也产生了分化现象。部队里人员开始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促使士兵的思想活跃多变,这就给部队行政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要想更好地体现部队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一定要对士兵的思想进行管控,改革能够强军,改革也能促进思想的转变。也就是说,把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相结合,让士兵们真正理解作为一名军人需要具备的品质和思想。这就体现出部队行政管理中思想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让每一个士兵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言辞,自觉遵守部队的相关规定,并且自觉地接受组织管理。

二、对部队行政管理规范性特点和规律的分析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遵守各个场所的规定。在部队中也是一样,一定要按照规定做事,讲规矩是对每一名军人的基本要求。在部队中有很多的军兵种类,他们训练和日常任务性质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全面地管理众多兵种。通过行政管理条例说明在部队中人人平等,没有高低之分,每一个军人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所有人都必须按照条例中的规定来开展工作,不能够逾越条例的限制。在一些部队中也用不合理的规定来约束军人的正常活动,因此行政管理在面对这种现象时一定要保证条令的权威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才能使军队强大,彻底清除那些“土政策”以及“土规定”,实现军队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三、对部队行政管理强制性特点和规律的分析

部队行政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还表现在强制性上,军人不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训练内容,一定要领会到改革强军的含义。邓小平曾经说过:“军队非讲纪律不可,纪律松弛是不行的。”所以军队一定要讲纪律,下级听上级指挥,每一个军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听从部队的指挥和规定,在军队中严禁我行我素的行为出现。如果在军队中没有强制性的原则,那么部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不能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在完善军人自觉性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强制性管理,充分体现出军队强制性的原则,捍卫军队的威严。强制性不仅仅是对普通士兵进行约束,还要对部队中的各级军官进行约束,要体现出在行政管理的条件下军人没有任何差别,对其进行严格管理。

四、对部队行政管理时效性特点和规律的分析

行政管理的时效性就是在原本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科学管理,达到科技兴军和强化管理理念的作用。把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数量规模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发展。随着军队的发展,部队管理的时效性也逐渐被管理者重视。当前的军队和以往的軍队存在明显的差异,大部分军队作战武器和设备都被现代化代替,军人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当前军队中只有注重时效性和科技兴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军队的发展。其次要想更好地发挥部队行政管理的时效性,部队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有针对性地处理军队中的难题。

五、对部队行政管理经常性特点和规律的分析

经常性也是部队行政管理的特点,军队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部队行政管理的经常性。实施行政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我国军队的军事力量,更好地保家卫国。但实现军队的强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提升我国军事建设和战斗力,才是真正的科技兴军。整个训练素质的养成、设备的更新、军人作风优良的培养都离不开行政管理工作,而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质又决定了其经常性。不管以后军队的发展速度如何,其行政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动态中,也就是说,军队中难免会出现问题,解决了当前的问题,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行政管理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具有经常性,要合理地管理军队,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同时,在以后的发展中,部队行政管理还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采用更多的创新管理方法来提升我国军队的实力。

 六、结语

笔者认为行政管理的存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是保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主要力量。在了解部队行政管理在思想性、规范性、强制性、时效性以及经常性上的特点和规律以后,更了解其价值所在。希望在以后社会的发展中,部队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完善部队行政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热门标签: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汇编6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