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5篇) - 毕业论文 - 范文123~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5篇)

时间:2022-06-07 毕业论文 点击: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5篇),欢迎品鉴!

第1篇: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学前教育切忌小学化的观点,接着提出了培养幼儿愉快感觉的建议,尔后在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方面提出了一己之见,最后解读了注重游戏活动、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之价值。一纸管窥,临纸仓促,分享同仁,若益于业内点滴,则是我之深幸。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身心健康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055-01

  1.学前教育切忌小学化

  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学前教育更是如此。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根据他们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就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学前教育小学化最为严重,研究者评论家密切关注,真正的教育家呼吁至今,批评者层出不穷,尽管如此,现实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天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茁壮成长,让他们在快乐当中接受知识,切忌压抑儿童的天性、束缚他们天真的思维,我们不要违背他们自然成长的规律,此外还要和家长多合作,多沟通,引导家长在教育方面要顺其自然,不要给孩子们施加压力。

  2.培养幼儿愉快的感觉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先生对于学前教育有很深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就是自然教育,遵循自然法则,培养自然人。学前教育应该让儿童的身心自由成长,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桎梏,維持幼儿活泼天真的特性,让他们的身心协调发展,使其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茁壮成长,从而使之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成为新一代的栋梁。卢梭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本能的感觉,对外界,对人和事有一种感觉,也就是一种愉快和不愉快的感觉,如果学前教育是内在自然的教育,他们就是愉快的,如果是压抑的教育、小学化的教育,就是一种不正当的教育,就是非自然的教育,儿童的身心都会受到伤害,他们就在痛苦中成长,天性就会受到摧残,创造力就会遭受毁灭。

  3.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的身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就让他们背诵唐诗宋词,就让他们掌握复杂的算术问题,就让他们提起毛笔练习书法,后果堪忧。许多家长更是严重,他们拥有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说,学前教育小学化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们的影响,其危害甚大,罄竹难书。孩子们都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喜欢听故事,喜欢你追我赶的跑来跑去。如果让他们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一丝不苟的执笔,必然损伤孩子们的神经系统。即便我们从表面上看得到了一些我们所谓的效果和成绩,其实也是表面现象,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他们的智力还不完善,不具备进行系统的学习能力,学前教育小学化对于儿童来说,就好比让他们走进了监狱之中。有些人在孩子们不听话的时候,就恐吓孩子,说送他去幼儿园,孩子不是大声哭闹就是马上变得乖巧。这样的教育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自卑怯懦与厌倦学习,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而完全丧失对学习的主动性,丧失对大自然及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对学习没有了任何的求知欲望。简而言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弊大利小,得不偿失。

  4.注重游戏活动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耍是他们快乐的生活方式,反之,我们就扼杀了儿童的幸福,让幼儿的想象力与好奇心毁于拔苗助长。我们要把孩子当孩子看待,给孩子充分游戏的时间,根据孩子的个性,发挥孩子们的潜能,给孩子们增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感受生活,感知身边的冷暖,感知万物规律,多奖励、少处罚,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让孩子们喜欢老师,树立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让孩子们对老师产生依赖而不是敬畏。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同学们,满足孩子们的各种合理欲望,给孩子们提供灵活的学习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授人以渔。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群策群力,共同把学习变成一个愉快的享受过程。

  6.多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

  注重学前手工课,让幼儿们提高动手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在幼师的带领下,搜集身边的素材,根据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幼儿们一起进行手工创作。引导幼儿充分观察,耐心制作,根据他们的作品进行评比,多赞美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求知欲,让他们有一种自身成就感。制作手工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以免孩子受到伤害。手工课安排要多种多样,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剪纸活动,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教师一定要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鼓励孩子们创新,让孩子们感觉到愉悦和温馨。

  综上所述,作为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要摸索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深造,让自己的教育水平更上层楼,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海,肖洒.解读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2]赵雅婷.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探讨与解析[J].科技信息,2011(13):421

  [3]边浩丽,李素劳.浅谈学前教育手工课教学[J].科技展望,2015(04):109.111

第2篇: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摘要】20世纪60年代之后,由于日本政府和社会较为注重学前教育发展,为学前教育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推动了四次学前教育振兴改革,学前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都保持较为先进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和民众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和希望也在进一步提高,我们应充分学习和吸收日本经验,以不断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水平,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能满足不断提高的需求和期望。

  【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我国学前教育启示

  一、引语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和社会得到较快恢复,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的教育体系得到较快發展,尤其是在日本学前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由于二战之后的日本政府和社会一直较为注重教育,政府为各类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推动了日本进行四次学前教育振兴改革,从而推动日本学前教育在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都保持较为先进的地位。由于日本学前教育改革成效显著,办学特色明显,成为各国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社会和民众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和希望也在进一步发生变化,对于学前教育的期望也在提高,因此,我们应充分学习和吸收日本学前教育的成功经验,以不断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水平,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能适应和满足不断提高的需求和期望。

  二、日本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第一,重视学前教育立法。日本早在1889年就制订了幼儿园规则。1926年,文部省制定《幼儿园令》。二战后,日本陆续颁布了许多和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学校基本法》(1947)、《幼儿园教育大纲》(1956)等。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少子化、信息化等因素影响,文部省先后颁布了《天使计划》(1994)、《幼儿期开始进行心灵教育》(1999),意在提升家庭的教育力和社区的教育力。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第二,二元制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日本学前教育形成了幼儿园和保育所并存的“二元制”。幼儿园主要招收3至6岁儿童,保育所主要负0-6岁儿童的教养。日本幼儿园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国立幼儿园由国家设立,主要设在国立大学或国立大学的教育系里,公立幼儿园由地方行政机关设立,多附设在公立小学里,私立幼儿园由私人和各种法人开办。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社会要求幼儿园和保育所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受此影响,两者一体化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第三,日本学前教育经费。日本学前教育经费由国家、地方和家长三方投入,其中地方政府拨款比例较大。一般情况下,国立、公立幼儿园所相对费用较低,家长负担金额为8%,私立的相对较高,家长负担金额为35%。日本有近60%的私立幼儿园,为更好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政府对私立幼儿园经常进行补助,补助分为“机构补助”和“幼儿津贴”两部分,“机构补助”主要用于设备及各种事务费用,由国家负担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都道府县负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幼儿津贴”以福利形式发放给儿童家庭,政府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来补助、减免其子女进入私立幼儿园的人园费和保育费。

  第四,学前教育目标及课程设置。2007年6月,日本新颁布的《学校教育法》第23条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五项具体目标。与教育目标相对应,日本学前教育课程分为五个领域健康、人际关系、社会、语言和表现。经过不断改革完善,日本学前教育逐渐形成了既体现先进思想又具有本国特色的课程模式,并且较少受国外教育思想的影响,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第五,幼儿教师素质及师幼比要求。日本十分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在日本要成为幼儿教师必须先在大学或短期大学进行相关学习。1949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教育职员资格法》,其中规定,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大学生必须学习三大类课程:一般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职专业课程。修完指定课程,得到规定的学分后,可以获得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书。《教育职员资格法》最新的一次修改是在2008年6月,对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最低条件的各项指标进行了重新确定。

  三、日本学前教育发展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法制建设。我国改革开放前教育立法几乎是空白。直到八十年代末,才陆续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的法律和条例。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幼儿园的办园体制、投入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与此相配套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却相对比较滞后。而且,目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专门的学前教育法律。因此,应借鉴日本经验,加强学前教育方面的法制建设。

  第二,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我国在一些法律中已经明确了学前教育师资的资格待遇等问题,但是就目前的局势来看,部分内容已不满足现实需要。由于幼儿园改制的问题,幼儿教师的现状并不乐观,幼儿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不同地区教师的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关注不够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应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工资指导等方式,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待遇,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和师资。

  第三,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做好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外部条件。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呈现良性发展态势,这与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增加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机会空前增多密切相关。但是,随着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各种各样的政策干预和检查督导日益频繁应当精简督导和评估,避免形式化的表格和会议,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

第3篇: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事业的良好持续建设对于满足幼儿教育多样化需求、健全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应以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为目标,按照“人民满意为宗旨、优质均衡为主题、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的工作思路,推进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发展;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7-0187-02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奠基阶段。但学前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前教育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忽视其公益性、普惠性,基础差、底子薄。直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学前教育才得以迅速发展。总的来看,近年来学前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办园水平与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幼儿素质架构成效明显。但是也存在着公办幼儿园难进、私立幼儿园收费高、基础设施紧张、幼儿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未来三到五年将会有一个生育高峰期,那么随之而来的会是一个幼儿入园高峰期,如何破解幼儿入园难问题,提高幼儿教育办学质量,提前做好规划破解难题势在必行。

  一、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背景

  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委(门)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台了若干政策文件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应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2003年《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意义重大,应该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受教育机会。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学前教育从基础教育里分离出来,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1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2年教育、有条件地区普及学前3年教育。《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着眼于解决“入园难”、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十项意见。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学前教育的热潮,学前教育开始进入新时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说2010年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开元之年。

  (三)《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这两个文件致力于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防止“小学化”倾向。教育部于2011年、2012年先后颁布了这两个文件,规定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四)《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教育部颁布的这两个文件,旨在引领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建设较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保障幼儿快乐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发展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并学会与之共处,实现幼儿身体发育和机能完善的协调发展。调动幼儿感官和语言发展,使幼儿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有效促进幼儿思想品德的养成,促进幼儿的情感和性格的培养。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审美观,为幼儿将来进一步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

  当前学前教育的配备程度与社会需求的匹配不对应,“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尤为凸显。虽然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但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准公共产品性质,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普及。发展学前教育是实现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

  (三)缓解“二孩”政策带来的新一轮入园压力

  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全面二孩”政策改变了我国几十年来的计划生育国策。这会在未来几年内带来出生人口的大幅度增加,而学前教育将会首先受到冲击和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调整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規划和方案,逐步逐年调整和配置所需教育资源,走出一条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来缓解新一轮的入园压力。

  三、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

  发展学前教育应以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为目标,按照“人民满意为宗旨、优质均衡为主题、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一)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实现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

  让农村学前教育成为新农村建设优先项目,明确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坚持把“全覆盖、保基本”作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最低要求,努力提升农村办园水平和质量。让城市学前教育动态适应城镇化发展步伐,确定“市、区统筹,街道为主”的城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公办保基本,民办供选择”的办园体制。加强对民办园的指导管理,推进课程设置“去小学化”,禁止“填鸭式”的教学,提高保教水平;进行无证民办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工作;防止民办园无序竞争。 

       (二)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比例

  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是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根本保障。明确各类公办园收费定价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指导价标准,并建立幼儿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每三年或者几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调整一次保教费收费标准。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的比重,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管理效益质量的提升

  机制不活,机构定位不清晰,管理职责很难落实,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共性问题。应着力破解学前教育发展难题,靠机构和模式创新促进优质均衡发展。落实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独立事业法人地位,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在乡镇(街道)政府和区县教育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全镇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将镇域各幼儿园统一为一个法人,形成镇域集团办园、统一管理的格局。完善、落实幼儿园对口帮扶制度。建立省一级示范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探索优质公办幼儿园教师到新开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支教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公办教师定期送教下乡,其他园到优质园学习等。采取“优质园+新建园”“优质园+薄弱园”“城市园+农村园”“公办园+民办园”等多种形式,打造具有规模优势、品牌效应的学前教育办园模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

  将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纳入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增加学前教育教师编制。在编制总量内,盘活中小学现有编制存量,为每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核定一定编制的教师名额,并逐年增加,在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内力争使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中的公办教师占学前教育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0%。健全公办学前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建立学前教育教师招考制度,将学前教育教师纳入各县市教师统一招考,每年招考数量不低于本辖区年度招考教师总数的10%或15%。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以有成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或者学前教育专科学校为依托,建立幼儿教师培养基地,促进幼儿教师培训常态化、规范化。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教学研讨、专题讲座、观摩学习、学历进修、外出培训等形式实施全员培训计划。

  (五)深入开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究实践,实现保教工作科学化

  將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保教质量列为学前教育工作重点,研究以关注教育过程、促进师幼互动为导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促进家园共建、家园共育。学前教育阶段课程克服“小学化”,以游戏精神撬动课程游戏化、本土化、园本化,在游戏、故事中获得知识、经验,让游戏点亮童年。

  (六)加强学前教育监管,促进学前教育有序发展

  教育部门担负主要的监管职能,各级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和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指导。同时,学前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多部门共同支持、协作。比如,卫计部门能根据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片区人口状况,科学预测生源发展变化情况,以便为区域内幼儿园布局规划提供更为准确的意见。住建部门应在城中村改造、新建居民小区等方面科学谋划配套幼儿园建设。

  参考文献:

  [1]时丽.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创新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5).

  [2]武琨.我国学前教育服务的政府责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第4篇: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作业

幼儿园小班国庆节活动教案《国庆节》

姓名:

学号:

学校: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国庆节》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一、缘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当生日来临的时候,家人都会给他庆祝。祖国也有自己的生日,此次活动,我们通过“国庆节”主题活动,帮助幼儿知道祖国的生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激发幼儿对祖国的情感。

二、主要目的:

1、引导幼儿感受国庆节的气氛、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让幼儿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初步了解国庆节来历。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了解和感情。

三、活动设计思路: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看解放军阅兵和《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

国庆大典,展现出一个军队的军威、一个国家的国威和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共和国走过六十个春秋,追忆烽火岁月。我们有过苦难,我们经历过磨砺,我们有过苦涩的追求,我们都挺过了,我们都走过了,祖国的脊梁坚强了;我们有过梦想,我们有过豪情壮志,我们也有过无数快乐和喜悦,我们都拥有过,我们都经历了。我们为有一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而自豪,我们为祖国有一个坚强的脊梁而骄傲。

活动二:天安门广场

1介绍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的升国旗和每天日落时分的降国旗是最庄严的仪式,看着朝霞辉映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心中升腾的是激昂与感动。同时天安门广场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2介绍国旗、国徽、国歌

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人民对党的向心之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国徽即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只有特定的国家重要文件才能盖上国徽大印,正式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站起来了!

国歌,即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一般来说它们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3互动活动

首先组织小朋友们绘画天安门和国旗;第二观看歌舞表演:我爱北京天安门;第三观看升旗仪式。

活动三:认识中国地图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太平洋西岸。南北相距5500公里,跨纬度49°15′;东西相距5200公里,跨经度约62°。东西两端的时差约为4小时。含34个省级行政中心以及行政单位,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活动四:母亲河:长江、黄河

1介绍长江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与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通称为中国7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崇明岛注入东海。支流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长6397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2欣赏配乐诗歌,话说长江

3观看图片展,长江和黄河今昔照片

活动五:介绍长城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说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的是明长城的长度。

活动六:五十六个民族

1介绍五十六个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

2互动活动

向小朋友们展示各个民族的服饰和民族娃娃;学习简单的中国结编制。

五、活动反思

幼儿年龄小,语言和行动的表达方式不强,且由于自身的已有知识极度缺乏,只知道“过节了,我们可以玩了”。所以设计此活动时,根据幼儿的情况,让幼儿通过看、听,对“国庆节”有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幼儿现有的能力,添画烟花,让他们动手参与到庆祝活动中,从中感到节日的气氛。 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们认识了“祖国的生日”,对中国地图也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国旗是红色的,有“一颗大星星,四颗小星星“,最后,幼儿纷纷给祖国”送礼“,表达庆祝,将活动推向高潮。

第5篇: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32.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学前教育学]  专业名称: [目 录容提要————————————————1 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 1.遵循科学的原则 ———————————3 2.2.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9 3.3.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15 4.致   —————————————————17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容提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譬如,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5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因此,作为父母,应根据幼儿成熟的机能适时进行某种品德或某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好雨知时节”。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关键词: 幼儿    行为习惯   方法   策略       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良好行为习惯的容很广: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遵循科学的原则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5个基本原则: 1.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如:我的一个同事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女儿蓉蓉,有一次吃饭,她把最喜欢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本以为打了胜仗的蓉蓉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这时妈妈耐心地跟蓉蓉说:“这样做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蓉蓉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 1.2、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不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而过多的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鼓励,挫折教育更不是一味的批评,没有了规则,就没有了教育的尺度,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悖其道而行之。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用精神去刺激孩子,如果不加引导,孩子不知道被赏识的理由,或者理由理解偏差,不该赏识的地方被赏识,就会导致挫折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从而引发逆反心理。教育如同栽花,没有规律地浇水、松土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生长、有规律的抚育则会鲜花茂盛。因此,家长十分有必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抛弃家长式作风,成为孩子的朋友,让沟通成为一种习惯。1.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而成人不知不觉间做成的不良示,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父母爱好穿着打扮,孩子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爱吃什么食物,孩子也爱吃什么食物。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幼儿园,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比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要有坚决的态度    在孩子面前,家长和老师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前后一致,如果小宝今天在桌子旁吃饭,明天坐在台阶上吃饭,后天坐在沙发上一面看电视一面吃饭,我们怎能帮助小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1.5、要有默契的合作 ,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一天我和朋友聊天,他的小孩子元元在一旁画画。边画边说:“爸爸坐的飞机来了。”他奶奶对我说:“他爸爸今晚回来,看把他高兴的。”这时,门外传来小孩子的喊声“元元,我去骑车,你去不去?”元元对奶奶说“我和牛牛在院里骑会儿车行吗?”奶奶说:“行,但是你要把画笔和纸收拾好了再去。”元元答应着,开始收拾桌上的文具。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却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往往和父母的要求相悖,从而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了很多障碍。  另外还应该注意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默契合作。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教师不和家长团结协作,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双方密切合作和共同的努力,以帮助和促进幼儿的健康的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6、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在咨询会上,一位父母指着站在远处的孩子对我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父母向我告状。”接着这位父母向我讲述了孩子怎么和小朋友打架,用积木把别人砍伤,用嘴把同伴咬出血印……。这位父母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父母来找我,打他,骂他,可怎么他就不改呀?”这位父母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父母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父母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除了以上5个基本原则,家长还应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决不能一曝十寒。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1、确定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2、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2.3,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2.4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5、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该恰当的步骤来进行:3.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3.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家规、班规,并且去追求这些目标。    3.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身边的成人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包括老师,也包括小朋友。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3.4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复杂工作,长期的工作。    3.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如果没有及时的评估和表扬,行为规的指定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摆设。只有及时的评价,才能够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达到预期制定规则的目的。    3.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良好的风气的形成往往能给工作带来好的效果,并且给工作带来很多方便。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就会在班里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一致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 论教育幼儿,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再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可以相信,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很轻松。                                      致   中专毕业后,由于对幼儿教育产生的浓厚兴趣,于是开始了学前教育的自学,在此过程中在市《爱心益智幼儿园》任班主任实习管理、因个人特长舞蹈在市《长城幼儿园》监舞蹈教师曾在参加《亚洲世界蒙台梭利国际会议》。感《爱心益智幼儿园》,《长城幼儿园》,《教育学院》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感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精心的培养使我到了很多的知识,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1、儿园教育》,季湄、肖湘宁,师大学,     2、《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师大学,     3、《学前教育论稿》,寄石,大学     4、《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丽珠、吴文菊,师大学,年5、《幼儿教育心理学》,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年6、《公关心理学》,云,复旦大学,1995年版。  2001年版。  ,2000 200020061995年

热门标签: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5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