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邓小平传记读后感精选三篇 - 读后感 - 范文123~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精选三篇

时间:2023-02-01 读后感 点击: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邓小平传记读后感精选三篇,欢迎品鉴!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1

  读书作为邓小平的一个爱好并不广为人知,他在南方谈话时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让人们误以为,邓小平是个不怎么读书的人。其实,邓小平一生酷爱读书,并且博览群书。(2014年8月21日《人民政协报》)

  可以说,纵览古今,凡志存高远者,大抵爱读书,善于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运用于实践,造福社会。邓小平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从来没有放松过读书学习。正是他把读书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革命战争和革命建设中具有真知灼见,永远走在时代前面。

  据邓小平的儿子邓朴方回忆,邓小平看书“从来不在上面写字,连个道都不画,熟记在心,融会贯通。不是那种记啊画啊的人,一切都是在脑子里,一种精神的领悟。他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所以,邓小平读书的爱好不为人们所知,恐怕和他的读书习惯有很大关系。他生前用过的书房有40多平方米,大半屋子堆着的都是曾经阅读过的书籍,囊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但他从不做读书笔记,很少评点所读的作品。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说:“我们家的藏书,什么都有。中国历史方面的,中国文学方面的,外国文学方面的,还有许许多多外国历史、回忆录、传记、哲学等方面的书。当然,还有许多马列主义书籍。”卓琳回忆邓小平有“三爱”,其中之一就是爱看中国历史经典书籍。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是《资治通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他还通读了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

  笔者认为,面对邓小平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读书习惯,我们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应该感到汗颜。读书,对领导干部而言,既是提高执政能力、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职责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提升素质、增长才干的内在需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时移势易,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应对时代的挑战,靠“拍脑袋”不行,靠“跟着感觉走不行”,靠“昨天的知识”指导今天的工作更不行。

  实践早已证明,一个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勤奋程度,决定着他的思想深度,决定着他的施政力度,决定着他的群众威信度。一个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但一个好的领导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人。不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这样的领导干部,说起话来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办起事来眼光短浅,盲目决策,工作推不动,下级不服气,在群众眼里,自然也是“面目可憎”……试想,这样的领导干部怎么能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又怎么能承担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正因如此,笔者感到,重温邓小平读书趣闻,既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告诫。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否则,就很难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2

  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决定写一部邓小平传记来帮助美国人理解亚洲未来的发展。他历时10年,采访接触过邓小平的各国政要,在中国会见了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的300多人,查阅引用的中西文献书籍索引即接近百页,用全景视角将历史上最大国家的变革历史勾勒得令读者身临其境。该书英文版《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出版后,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终选名单,获评《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媒体2011年最佳图书。但它在美国销售的2万多册远不能与中国的畅销相比,因为最关注那段历史的,还是中国人。

  在那个纷繁复杂、浓墨重彩的时代,邓小平展现了什么样的特质呢?

  1在失去航图的大海上引领前行

  1979年3月,当时的港英总督麦理浩爵士到北京面见邓小平,谈及香港面临的困难。邓小平说:“你如果觉得管理香港不容易,那就来管理中国试试。”

  “文革”中国家陷入混乱,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0美元,经济接近破产。最要命的是思想僵化保守的大气候,对于离经叛道的严防死守。今天40岁以下的人,很难理解当时“政治正确”有多么重要。

  “摸着石头过河”,是因为完全不知后果会如何——留学会不会人才流失?合资会不会压制民族工业?改革开放的每一步,无不经历现实的风险与思想的交锋。而避免党的分裂,才能使党专心处理国家面临的真正问题。

  一个国家的全部责任是多么沉重!邓小平必须鼓励新思想,同时尽量减少偏保守干部的抵制;尊重毛泽东的威望,又改变原来的发展思路;既维护稳定,又开放经济。傅高义认为,他不是手持蓝图、主宰变革的“设计师”,他更像为转型过程提供全面领导的“总经理”,对现实做出反应和思考,用团队和群众能接受的步调和方式展示给他们。

  邓小平对科学于中国复兴的作用持有近乎着魔的信念。他促进与美、日关系的正常化,以得到现代化建设中所需要的安稳环境、资本和技术。傅高义认为,邓小平完成了一项过去150年里中国所有领导人都没有完成的使命:和同事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引导了中国社会和组织结构的根本转型。

  2务实的态度与坚定的原则

  邓小平善用朴素的大白话解释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这种机智通俗的说法让人很难反对。“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减弱了意识形态的严肃感,意味着干实事更重要。

  傅高义认为,实事求是可能是邓小平的基本哲学。

  的确,邓小平无数次将人们从意识形态的争论拉回到每个人都能理解的现实问题上来,他的手段是灵活的。他使用“管理”这个中性词提倡学习西方,既能引进比技术更多的东西,又能减少保守力量的抵制;城市需要小型私营企业,他给出的理由是需要给返城青年找到工作,以免他们在城里闹事。

  像桥牌中注重“时机”(timing)一样,在诸如废除城市和农村的集体制度、摆脱计划经济、建立经济特区等重大问题上,在感到政治气候完全有利前,他会推迟采取坚定的立场,用成功的试验来争取多数高级干部的赞成,至少是接受。

  而在这一切的后面,是他坚定的原则——他坚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必须从观念到贸易全面向外部世界开放;他坚信只有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强盛;加快发展经济,党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经济发展需要稳定。傅高义以他的独立研究证实: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是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果的关键。

  3个人风格与魅力:机智、直率、精力旺盛

  当美国国会议员逼问邓小平中国是否允许自由移民以换取最惠国待遇时,邓小平不动声色地回答:“噢,这事好办!你们想要多少?1000万?1500万?”

  为调整过热的经济,与日本签订的很多协议需要撤消,邓小平没有谦恭地道歉,而是直率地承认中国缺少经验,犯了错误,现在遇到困难局面。

  内在的自信,使他能直奔实质问题;和外国人打交道时,视他们为解决问题的伙伴。他从不纠缠于过去的错误或谁要对其负责任,只想把摸到手的牌打好。他拥有政治家必备的禀赋:丰富的经验、杰出的判断力、战略规划能力以及同其他人合作治理国家的能力。赫鲁晓夫回忆说:“毛泽东认为他是领导层中最有前途的官员。”

  他被称为“钢铁公司”:选择领导人时,不是看他们是否对自己忠诚,而看是否最称职。邓小平不跟他任命的人发展私人友谊,他们只是共同干事业的同志。他从16岁离开家乡后再没回去过,他要报效的是整个国家,而不是任何地域、派别或朋友。捧读至此,不禁想到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拍摄的纪录片曾令中国人瞠目结舌——工厂、交通和通讯,住着新式住宅、拥有各种现代家具和穿着时髦的美国家庭……而今天,这一切在中国已变成现实。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3

  作为藏二代的我,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小爱好文学阅读,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勤读书”的习惯,最近再次拜读《邓小平理论》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万千感慨在胸中澎湃、呼之欲出,想写下点什么,但却不知该从何处下笔。手捧书卷思索万千,回眸自己学习走过的几十个时光,喜看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祖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远眺祖国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从心底更加感慨今天祖国的巨大变化,更加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感念为亿万中国人民铺就康庄大道的中国共产党!

  站在中华之巅,回眸华夏历史,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国情,传承马列主义翻开了中国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科学体系。当然,我们不难看见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站在中华之巅,回眸西藏巨变,西藏作为祖国西南边陲之一的民族自治区,自1959年民主改革,特别是1965年自治区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全国援藏省市的无私援藏、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300万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经济、社会、民生、稳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感慨的成效。如今的西藏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尽享着新西藏发展形成的成果,全区上下日益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社会安谐,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和谐发展局面。

  站在中华之巅,感悟学习乐趣,态度——以常学之心,逐步提高新能力,学什么?怎么学?毛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态度是前提,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我,将常怀勤学的心,从该理论著作中学习精髓,领会学习内涵,在今后的文学写作道路上更加钟爱文学写作,也将鼓舞我更加学习、更加提升;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方法——以敬畏之心,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在写作的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改良、不断较量、不断总结、不断抉择、不断超越。

  感受、思索——记得我的一位学习良友,他常说:不学习,工作就难以创新;不思索,工作就难以开展;不借鉴,工作就难以突破;不总结,工作就停滞不前;不交流,工作就缺乏活力;不宣传,工作就没有特色”。我将牢记教训,不断学习思索借鉴总结交流,感受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和感悟学习的内涵。

热门标签: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精选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