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3篇】 - 读书笔记 - 范文123~

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3篇】

时间:2023-02-24 读书笔记 点击: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篇1

  四月份的第三周,在校领导的引领下,我们在线学习了《为真学而教》这本书,这本书是冯卫东教授的新作,听完之后感触很深。

   一、回归“童我”,以己“度”人

  加拿大学者马克思.范梅南说,不了解儿童时代的成人是不能理孩子的。冯卫东老师认为光了解还不够,还要尊重自己的“了解”,从此出发“想验”(想象性体验)儿童心理,才能在他们“山不过来”之时,自觉自愿的做到“我就过去”。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自己刚工作的时候,还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想的更多的是今天教学内容是什么,却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只是一味的给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提醒自己,不时的回到儿童时代,启用自己作为学生时的经验,以己“度”人。就像冯老师所说的适当稚化自我,才能立于智化儿童,有利于儿童的智化。

   二、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孩子提前的预习明天的课程,提前找出不会的难点,这样当老师在讲新授课的时候就能把速度提快,就孩子的疑难点多多指点,剩余的时间让孩子来巩固知识点以及练习题。读到冯卫东老师的建议二——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教学中我们往往追求高效的课堂,高效的活动,常常奔着数量,速度使劲了。但是质量如何呢? 

  冯老师反对过快的教学,质量优先的前提下,再讲效率。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进度而忽略效率,是不采取的。

   三、“多多”就能“益善”吗

  多多未必善,过多则一定不善,掌握的结果一塌糊涂。在我们的平时上课中,有好多老师则认为多讲点就好,不是,而是少讲多练,以一些优质的题让孩子来掌握知识。

   教育是美的,而“美是难的”,难就难在学生是否“真学”,而老师又是否“真教”。这两者是否真正的存在和谐的发生。首先,要明白何为真学,真学即让学习真正的发生,真学要有真学的理念,一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真学要明白儿童是学习的主体,那就要求我们从儿童的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思考学习,不能以我去想儿童,而是回归“童我”,以已“度”人。真正的站到儿童的那方思考学习本身。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它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儿童的兴趣,当儿童“要满足一种冲动去火星,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而努力则会有克服。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不应只是出于自己课堂教学的考虑,对学生进行强硬的灌输,也不能只是为了满足成绩的提高,一味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应更多的关注学生,或者把自己当成长大的儿童,多从儿童的立场去考虑,去教学。困难,熟悉教材,运用创造力,耐心,坚持和机智的意义,它必然包含着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的能力——以及要有知识”,儿童的兴趣得到了满足,其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才会增强。

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篇2

  冯院长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从儿童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教师要不时回到儿童时代,用那时的心与理来“度”孩子的内心感受、学习体验,不能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学生也该懂。做到回归“童我”,以己“度”人。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反问或检讨过自我,甚至成为许多人共同的追求:追求在最短时间里给学生最多知识,追求最高正确率,追求课堂零缺陷、零遗憾、零阻碍…… 

  此刻,头脑中浮现出那则著名的寓言:好心人不忍心看着毛毛虫在蛹中苦苦挣扎,帮它破茧而出,结果这只早出的蝴蝶永远失去了飞翔的力量。想来不禁一身冷汗,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是否也在急功近利地摧残着学生们的未来?平日里那些所谓立竿见影、行云流水的课堂,是否也在背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需做真人的初衷呢?   如今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有时一堂课中的教师讲得口若悬河,会被认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口若悬河,往往又被认为忽略老师的引导作用,浮躁而缺乏深度。因此,每一堂课后,教者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静心思索,课的遗憾有没有“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部分学生的学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以“机显”代替“人思”,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告诉代替体验,以示范代替试错”的原因呢?于是,学生缺席了,真学离场了。 

  甘地曾经说过:“要想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为真学而教,说难也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会尊重儿童的学习愿望,将其引领到核心价值、核心素养的方向;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干预和指导;尊重儿童的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调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他们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冯老师带领我们回到教育原点,回到儿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和辨析多与少、好与坏、快与慢、流畅与阻碍、圆满与缺憾。让我们静心追忆,与童年对话,找寻真学的影子。

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篇3

很高兴在暑期拜读了冯卫东老师的《为“真学”而教》一书。冯卫东老师是南通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者,教育科研的领路人。在《为“真学”而教》一书中,冯老师从确立三个重要的“真学”理念、追问六类典型的“假学”情形、践行九种有效的“改课”举措三个篇章提出了十八条优化课堂的建议,让我受益非浅。

冯老师在自序中写到,郑太年教授说,“学习几乎无处不在,像呼吸一样自然”,而学校或教室里所进行的学习,“却不是学习的典型形式,而是一种特例,甚至可以说不一定是学习。”正是这个自序,带着我进入了冯老师的为真学而教的世界。书中,冯老师提出不把心思放在真学上,就不可能发生真学;主观上想让学生真学,也未必能让真学成真。

我个人认为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对真学有一个准确的认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回归童我,以已度人。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课堂,多站在学生中,以自己化身为学生进行教学,寻找学生能接受的角度,以达到真正的以已度人。

联想到我的音乐课堂,我有几点想法:

一是以玩着手,多去鼓励孩子的创造力,打开他们的思维通道。因为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它具有天然的属性,可以避开应试性教育这个圈子,完全可以围绕教学大纲开展革新式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必拘泥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利用“玩”这个孩子的天性,去鼓励孩子多去创造,激发孩子的热情,在玩中了解音乐,理解音乐,掌握音乐。通过这种方式,去打开孩子们的思维通道,提升孩子的个人素质。

二是以“难为”开先手,为孩子设置“障碍”,诱导他们自己去学。相对于文化课,音乐课的难易程度较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课除了唱唱歌基本上没有其它内容。可以着手于提高音乐课的难度来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人为去设置一些障碍,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攻坚克难的精神。

三是以音乐为开端,融合全学科内容,以杂学促能力培养。音体美的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受孩子欢迎的,因为这些课程都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在玩中学会了某首歌曲,在玩中学会了某项体育技能,在玩中学会了画某张画。那为什么不能在玩中让孩子去接受文化知识?如何站在孩子中间,如何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就是让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去接受知识。我的女儿两岁了,刚会说话,最近我发现在她不会说话的时候家中火火兔中放的三字经、古诗、儿歌她基本上都会背,而且我从来没有刻意去她的面前让他认真听。她基本上都是边玩边听的,我想这不就是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吗?在教学中,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挖掘孩子们的这种灵性?让文化课也从中受益,在杂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以上就是我拜读冯老师的著作后的一点感受。

热门标签: 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摘抄 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5000字
《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3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