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情日记汇编5篇 - 民情日记 - 范文123~

民情日记汇编5篇

时间:2023-06-04 民情日记 点击:

民情日记。 你是否正为写周记犯愁呢。周记是记录下一周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方式。作为学生,每周最为熟悉的事情应该就是写周记了吧。本篇“民情日记”是作者精心创作的,希望你会喜欢它。为了避免忘记,还请你收藏本页的网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情日记汇编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情日记1

还差几天,我来到xx社区就满3个月了。大学专业即社会工作,本着学以致用的想法,踌躇满志的进了社区,成为了一个年轻的社工。

来到社区的最初日子,我的工作是城管,全新的体验,无论是与居民还是与物业的交际似乎都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在前辈的带领下,整改过小区卫生,也调解过居民纠纷。终于不再那么懵懂,似乎知道了社会工作不只是书上说的“助人自助”那么抽象,更是现实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天社区工作将进行调整,我将接手社区的老龄工作,这是一个更加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的下降,意味着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变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社工作为帮助他们的一个定向工作群体,似乎更有一种责任感,对工作负责,对社区老人负责,对社区居民负责。

今天是腊八节,趁着节日,我和同事带着腊八粥去看望了社区困难失独残疾老人——钱存林。钱存林由于中风导致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现居住在晚晴园。我无法体会他的心酸,但是希望这碗饱含了我的心意的腊八粥,能让他感到温暖。今后我也将更加关注这样的弱势老人,给他们带去关心和爱。

来到社区的初期,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感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的消退,能支撑我们去工作的就会变成责任,无论是对工作,亦或是对居民。

民情日记2

下午6:00,我和工作组的同志一起来到了三联储运学校,与学校领导共商开展共建活动事宜。

在三联社区驻点工作以来,每天在三联社区进进出出,总能看到一所名叫“三联储运学校”的美丽校园,上学、放学时断,熙熙攘攘的孩子们是三联社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整洁的蓝色校服、胸前鲜艳的红领巾、一路的欢声笑语,带给我无限的遐想。。。。。。我经常沉思,作为驻点工作组,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是啊,暑假快到了,孩子们将如笼中放飞的小鸟,前面是一片自由的天空。“安全”,将牵动着老师和几千家长的神经;“安全”,无疑是学校的生命线。

从事了十几年质量工作的我,马上觉得我们能够利用后盾单位的资源为学校、为孩子们做点事!我马上把举办“质量与安全进校园”活动的想法向市局领导作了汇报。分管驻点工作的程局长当即拍板说:这项活动很有意义!

于是,“关心下一代,质量与安全进校园”活动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三联储运小学教导处林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该学校是三联社区范围内唯一的一所学校,属于民办性质,小学初中一体化,现共有3500多名学生,180多名教职员工,共有68个教学班。学生来源为三联、荔湖、中海怡翠、茵悦之生等社区,三联社区在三联储运学校就读的学生就达20xx多人。

听了林主任的介绍,更加坚定了我组织开展此项活动的决心和信心。林主任在听了我的构想后,代表学校领导对工作组关心下一代成长、支持下一代教育的做法表示赞许和感谢!

晚上快十点了,一篇题为《关心下一代,质量与安全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终于完成。此时,我的办公室的窗外灯火闪烁,不时传来远处孩子们的喧闹声,我伸展了一下疲惫的双臂,心里有说不出的舒坦。

民情日记3

早晨十点多时,我们的人都到齐了。大家稍稍一商议,今天决定去四社小库土,一边走访农户,一边动员农户开展秋季覆膜,同时动员群众上缴新农合参保金和养老保险金。村支部马书记平时都开车,我本想大家不坐车走过去,这样在群众眼里好看些。但是马书记说最近不下雪,那边的白土路上土能淹死人,再说那个社离村委马主任家有两公里多,坚持开车去。恭敬不如从命,我们坐上车摇摇晃晃的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小库土社。抬眼望去,山坡上已覆膜的耕地不少了。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一片片的覆膜地好似银色的鱼塘波光粼粼。通过最近的走访,这里的好多人家我们都去过了。只是村头一处阳面高地上有户农家,我们没去过。在村口放下车,我们径直走到了这个农家。这个人家所处的环境很特别,背靠一座小阳山,周围没有其他农家,大大小小的榆树和山杏树环抱着农家庄廓,在这小小的山村形成了一个别致的风景点。巷道虽然是土路但也打扫的干干净净,一猜就知道是个勤快人家。大门口左手的打谷场上堆放着成堆成堆的玉米棒子,估摸有二十吨以上,这在xx村是少有的。

家里只有一个青年妇女在哄小孩,衣着整洁,面目清秀,依偎在怀里的小孩也白白胖胖,很是可爱。我问她家其他人,她说都到山后地里去铺膜了。于是我们在院里和她聊了起来。她说家里6口人,公公、婆婆和她夫妇,还有小叔子。她公公叫冶买来,是家里的户主。她老公在县城附近的工地上给别人开挖掘机,小叔子在东北大连的青海拉面馆里当面匠,每人每月的收入大概能到4000元。最近公公为了多覆膜,把两个儿子都叫回家里帮忙。我说那你家种多少地?她说大概有六、七十亩。我们听后大吃一惊!一旁的马书记说这是真的,这家人每年都种这么多。我说那不妨把冶买来叫回家,我们细细谈谈。她立马给其公公打了电话。不一会儿,冶买来急匆匆地回来了。这个人身材很高,面目和善,看年纪在五十左右。一番问候后,我们聊起了家常。他说他很喜欢种地,特别是政府推广种植全膜玉米后,土地上的收入一年高过一年,他的种植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去年种植各类作物70亩,其中种植玉米30多亩,为种植玉米去年他还自行购买了10多卷地膜。今年他打算种植50亩玉米,目前正在加紧覆膜。我说今年你干脆种植60亩,地膜的事你放心,我们通过乡上给你提供够。他说那就好,他把附近村社的亲戚们都喊过来,帮他覆膜。我们问他家的养殖情况,他说家里的秸秆很多,所以养了46只羊。边说他便带我们去院里的棚圈看羊。棚圈在院子西边,有两间学生教室大小。里面的绵羊一个个很壮实,其中的小羊有十来个,也长得浑圆结实。我说你养这么多羊,县畜牧局应该有资金扶持,你享受过吗?他摇头。我们前几天刚知道农户饲养的母羊达到30只,经畜牧部门调查认定后,可发放3万元扶持资金。可惜这里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他都不知道有这政策。我和帮扶组小孟商议明年帮扶组及早掌握讯息,帮冶买来申请扶持资金,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走出冶买来家后,我们又随机走访了冶买海等4户农户。在村口的打谷场上,我们还见到了一农户正在脱粒机上脱玉米。因为以往我在电视剧上看到的只是农民们拿起两个玉米棒子相互搓,所以见到机械脱有些新奇。站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也纷纷上“阵”,一个个体验了一把。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的工作结束了。晚上坐在村委马主任家的土炕上,和他喝茶、聊天,我仿佛感到自己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了!更让我惬意的是,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往日的烦恼,自己的心灵似乎在一点点净化。

民情日记4

今天一大早,我就赶到了乡政府。按照前天的计划,今天我和乡党委马xx书记、乡政府xx乡长前去省交通厅协调xx及xx村通村公路项目的实施问题。昨天我已和我们人大常委会傅xx副主任约定今天下午两点他带我们去见省交通厅陶永利副厅长。

早晨找书记、乡长办事的人比较多,所以我们到十点多才离开乡政府出发。路上我顺便联系了一下办公室,得知我们人大常委会秦国祥主任也在单位,所以我们决定先去单位见见主任,汇报一下近期我在这边开展的帮扶工作,顺便通过主任协调一下xx村民异地搬迁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村里走访时征求到的一条普遍性的意见建议。上周我给主任汇报时,他也非常赞同异地搬迁,认为这是xx村根本性的出路。事实也是这样,xx村二百余农户通过投亲靠友自发搬迁现在只剩下96户常住村内。如今这些农户恰恰就是无能力搬迁、也是最需政府扶持搬迁的农户。

乡上的司机小祁开车很快,十一点半时我们已到了市委大院。由于离开单位时间较长,见到院内的树木花草有种久违的感觉。敲开主任办公室时,令人尊敬的秦主任热情地和我们握手问好,还慈祥地看着我说:“你辛苦啊!”,一股暖流即刻传遍我的全身,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只能用微笑代替。我给马书记、梅乡长倒上茶,便向主任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并简单地汇报了我们驻村帮扶组最近几天所做的主要工作。听到马书记、梅乡长在一旁对我工作的评价后,主任很是高兴,鼓励我继续好好干。说实话,这段时间以来我能深入下去开展工作,并做出一点自己欣慰的成绩,是和主任及单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主任的叮嘱和教导时刻催人奋进。主任的人格魅力不得不让人信服,不管是我的工作还是家庭,主任都给与了太多的帮助和支持,所以我从心底感恩他,并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发奋工作。

汇报完后,我们向主任提出了协调解决xx村村民异地搬迁的请求。他当即给民和县扶贫局杨局长挂电话说明事由,要求其给予支持。通完电话,他给我们说杨局长表示全力支持,有两种方案,一是整体搬迁,但前提是落实好安置的土地;二是由农户自行搬迁,政府扶持3万元资金,村内原居住地庄廓必须恢复为耕地。我们非常感谢主任的协调,表示回去后立即征求村民的意见。我当时想整体搬迁不太现实,因为全村需要搬迁的农户接近100户,大概需要土地200亩,村里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如果由农户自行搬迁,不搞“一刀切”,虽然扶持资金较少,但符合村民意愿,比较灵活。

下午两点半时,我们和傅xx副主任如约赶到了交通厅陶永利副厅长办公室。厅长也是我化隆的老领导,和以前一样依然热情,但比起以前明显瘦了许多。我们说明来意后,他当时就和海东交通局和民和县交通局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联系。得知xx村通村油路项目已上报到省交通厅,他明确表示明年开春一定动工实施。但是从高崖村至xx村的公路项目没有列入规划,且是土路,他说不好办。但是稍稍迟疑后他说:“你们回去后赶紧给县交通局打报告,先申报砂石路,到明年下半年再申报硬化路,这样的话资金够用,也好审批实施”。没想到事情办得这样顺利,我们连声向他道谢,他说:“傅主任是我的老领导,他带你们来了,我不帮忙不行啊!”。

走出交通厅办公大楼,我觉得一身轻松,同来的马书记和梅乡长也喜形于色,我们一路说笑回乡。

早晨刚送女儿到学校门口,仲副乡长来电话说他到平安了。他因家在互助,所以买了一辆私家车,每周一早晨去民和的单位上班,到周五下班后回互助。所以我俩商定每周一早晨一块出发。回家赶紧收拾些东西,我们就上路了,一起前往的还有xx乡的石副乡长,她家也在平安,也是周一去上班,周五下班后回平安。

九点多时,我们到了乡上。不一会儿村支部马祥义书记也开车到了乡上。马书记搬到老县城居住已有三年了。他的儿子在内地当阿文翻译,收入不错,所以去年给他买了一辆私家车,日子过得很不错。听乡上的干部说这两年马书记工作不太积极,也很少去村里。但是自从我们驻村后,他配合得很好,基本上每天都陪我们去村上开展工作,或许是我们的工作给他鼓了点勇气和信心。他人也挺好,性格随和,办事沉稳。他早年当过多年的民办教师,但由于中途间断未能转正,因此也有良好的素质和文化程度。

每周一早晨乡上都开例会,听取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上周的工作汇报。等xx包村干部老谢开完会,我们坐上村支部马书记的小车到了村上。这几天村民们忙着开展秋季覆膜,所以到村委马主任家领取地膜的村民很多。这两年马主任发放地膜很有经验,他说因为有些村民领上地膜后在家里偷偷积压,所以他让村民们第二次领取地膜时必须把上次领取的地膜卷轴交回来,否则不让领,这样就避免了村民们多领地膜。我暗暗为马主任的土办法叫绝,如果是我们机关干部恐怕一时还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按照计划我们今天去二社弯子走访。走到村务公开栏处时,我看见我们前些日子办的黑板报下边打了个不大不小的错号,错号刚好打在了我们驻村帮扶组名单上,一看就是个小的小学生所为。我觉得好笑,和我们帮扶组同志们开玩笑说:“看样子孩子们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啊!要不怎么在我们头上打错号”,大家哈哈大笑。随后我们就到了二社弯子。从弯子社的山梁上向下望去,大部分农家尽收眼底,东一户、西一家,破旧的庄廓杂乱无章,废弃的房舍随处可见,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破败、萧条的景象。我们去的第一户人家门口一帮人正在宰牛,忙的不亦乐乎!见到我们,他们拎着双手热情地问好。一问才得知,他家的老爷子去沙特朝觐,明天就要归来。按照回族的规矩,其“者麻其”及亲友都要去隆重的庆贺。是庆贺所以去的人要随礼,东家要大摆宴席,其规模不亚于操办一桩婚宴。这种大操大办的习俗明显加重群众负担,因此前些年政府明确反对。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干脆把前来帮忙的几位村民都召集到一起进行询问,了解各家的家庭情况,并向他们传达了开展秋季覆膜、上缴农村养老保险金等一些当前工作,对身上带有现金的,村支部马书记还就地收缴了养老金。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冶万林等4户农户。期间我们听群众反映村医冶兆虎在给村内小孩接种疫苗时收取费用,后经群众举报、乡卫生院督促,退还了一部分,但对村内老实巴交的几户农户至今没有退,而且他的医疗技术很差,药品价格很高。于是,我们商议到村医冶兆虎家走访。来到他家时,他正在院内脱粒机上脱玉米,人很热情。粗略的看其家境,在村内也算是中上人家。屋里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证件,都是冶兆虎的村医培训证什么的,可是有些证件上是他老婆的照片和名字,我在心里觉得很好笑,不过也没问。在攀谈中我们得知,他的工作只是开展个接种疫苗,其他的如诊断常规病、打个点滴这些他都不会,村民们也基本没人来,但是他否认药价高。关于收取疫苗接种费用的事,我们婉转的进行了询问,但是他说没收。我们离开他家临出门时,他急急忙忙的给我说:“我家上午领的地膜已铺完了,下午要去,但是没有地膜”。我心想这还了得,最近动员村民开展秋季覆膜是头等大事,地膜没了不行啊!我赶紧给村委马主任打电话说给冶兆虎领两卷地膜,马主任说让他来领。冶兆虎让儿子赶紧去领,说是领来后就下地。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村医冶兆虎是个“老狐狸”!我们走访完后见到村委马主任时,他笑着说:“今天你们上当了,人家冶兆虎早上领了两捆地膜,今天根本没有下地。他每年都是想方设法领地膜在家里积压,真正铺在地里的很少”。我们都大喊上当!没办法,当已经上了,呵呵,下不为例吧!

民情日记5

4月17日的早晨,春雷阵阵,黑压压一片,暴风雨就要来临。今天是县商务局“二对一”帮扶第三组下乡的日子。8时30分,在商务局副局长谢四洋和扶贫专干邓超军的组织下,我们一行10人准时在局院子集合,前往花门镇黄山村,开始我们的帮扶之行。

一路上,我们冒雨前进,猜测着自己的帮扶对象是什么情况?该怎么样帮助他们?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顺着邓超军所指的方向,前面就是黄山村,这个村与我们刚经过的村子有点不一样,位置显得有点偏僻.远远望去,很少有醒目的瓷砖房,房屋密集而不起眼。走近了,与村支书、花门镇的干部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立即前往空巢老人赵校平家,我们来到一栋又矮又破的土砖房前,土墙在风雨的长期侵蚀下显得泛白,跨过门槛,稍高一点的人得低着头才能不被碰着,地面潮湿而又高高低低,昏暗的光线下坐着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听村支书说明来意,老人显得很是激动,谢局长亲切地询问老人的有关情况,与老人聊起了家常,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并反复叮嘱有困难记得随时打电话联系。

来到第二家是留守儿童赵琳家,因上学没有见到本人,她今年12岁,听村支书说赵琳母亲因犯肝癌病逝,父亲经受不起打击,长期外出几年都没有回家,不知所踪,靠年迈的爷爷奶奶养活,今天又碰上奶奶突发病情,去了县人民医院。这使得我们的心中有些许遗憾,并不免为她的家人和前途担忧。

当看到和听到这些情况,我们的心被深深震撼了,谢局长连忙把我们召集在一起,传达了他的一些想法:这次帮扶行动不能只流于表面形式,单纯只为了送慰问金,走过场,仅仅代表自己来过,而应多同他们了解与交流,聆听生活中的难处,并尽到自己的努力帮他们解决1至2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要以情帮扶,以行动帮扶。用一种心态,把我们的帮扶对象当成是自己的“亲戚”。是啊!只有亲了,才会发自内心的去帮助;只有亲了,才会常常记挂;只有亲了,才会把帮扶当成一种责任;只有亲了,才会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只有亲了,帮扶任务才算是有了成效。

我们冒雨步行,穿梭在需要帮扶的对象家中,继续着帮扶任务。每到过一家,我们的心情就变得越来沉重,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得已的困难和苦楚,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他们的心都是这样的纯朴和热情。

中午12时,我们结束了帮扶行程。在回程的路上,我们积极讨论,谢局长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此次帮扶,对各自的帮扶对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送上了慰问金,下一步的帮扶工作做好民情联系卡,把帮扶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现状、收入来源、目前存在的困难、对帮扶工作的期望等情况进行统一摸底调查,要求每个帮扶队员制定好下一步的帮扶计划与实施方案。

虽然这次帮扶力量显得那样微薄,但有他们期盼和信任的目光,帮扶之路,我们会义无反顾的继续前行。我的帮扶对象,我的新“亲戚”,我们一定会常“回家”看看。

热门标签:
《民情日记汇编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民情日记汇编5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